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建綠色建築 省電又省錢

2019-05-21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

今年,綠色建築在香港大行其道,無論政府或社會業界都積極提倡和推動。究竟什麼是綠色建築?綠色建築具備什麼特點?又有什麼好處? ■張揚 特約資深作者

【新聞背景】產品認證計劃 業界自願參與

早前,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推出「綠色建築產品認證計劃」,希望為業界提供統一的環保標準。「綠色建築產品認證計劃」是由業界以自願形式參與,申請進行驗證及評審。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挑選了15個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品類別,作為首階段涵蓋的範圍,包括LED燈、玻璃、冷氣機、油漆、塗料等。「綠色建築產品認證計劃」根據產品的整體環保表現,分為鉑金、金、銀及銅4個評級。截至2019年3月,全港共有1,239個樓宇參與「綠色建築產品認證計劃」,其中125個建築獲得鉑金級,190個建築獲得金級,75個建築獲得銀級,76個建築獲得銅級。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也致力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包括在啟德發展區設置區域供冷系統,提高能源效益。在整個供冷系統完成後,每年可節省高達8,500萬度電,相當於減少排放59,500公噸二氧化碳。

【多角度觀點】改善軟件 效果明顯

不同持份者對香港發展綠色建築抱持不同的意見:

1. 環境局局長

由於現時被棄置在本地堆填區的廢物中,有四分一為建築廢料......綠色建築有助減少建築廢料,對推動本地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2. 環保團體

香港政府應訂立綠色建築的目標,例如訂定2020年全港要有40%建築物達到綠色建築的水平。香港政府可提供稅務優惠,以促進綠色建築的發展。此外,香港政府也可在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的《管制計劃協議》內加入「能源效益責任制」,要求兩間電力公司協助有需要業主進行節能或綠色建築改善工程。

3. 大學學者

若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於2020年實施聯網,香港只需有28%的建築物達到綠色建築的水平,便毋須興建新發電機組,仍可維持15%的備用發電容量。

此舉可節省57億港元的機組興建開支,電費增幅亦可減少最多3%。

4. 時事評論員

英國綠色建築議會於2016年發表一份關於家居環境健康的報告結果,指出良好的住宅和社區設計,有助提升住戶的身心健康,而身心健康則包括精神健康、社會健康和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很多對身心健康有利的家居設計元素,亦能帶來可觀的環保效益,例如天然採光,除了讓住戶節省照明用電,減少電費,更有助調適生理節奏,令人們在晚上更易入睡。由於綠色建築的好處不只減排節能,更關係到大眾健康,因此綠色建築近年在世界各地迅速興起。

5.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香港工業式微已久,建築物成為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源頭,全港約有六成溫室排放氣體源於建築物,其餘四成則來自交通工具。要降低建築物的能源消耗量,主要由通風、樓宇用電、建築物料等方面着手。既有建築物要全部更換環保硬件的難度很大,但通過改善管理方面的「軟件」,可取得明顯的效果。若改善通風、提高中央空調溫控、及時調控用電用水參數、疏通供電供水線路,可即時取得節電10%以上的成效,既環保,亦可大幅節約能耗成本。

建築若全獲認證 港年省百億電費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早前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關於綠色建築與香港電力的市場研究,結果顯示,若全港所有建築物於2020年均獲得香港建築環境評估法(BEAM+)認證,每年可節省約94億度電,以天然氣電費成本為每度1.1港元估算,每年可節省達104億元,即平均每名港人每年可省掉1,500元電費。

相關研究亦估算,即使全港的綠色建築佔整體38%,每年亦可減少31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把排放量控制於2005年的水平。

2016年,「世界綠色建築趨勢」報告指出,新加坡是綠色建築水平最高的國家。自2008年起,新加坡的所有新建建築物必須進行強制綠色建築認證。2009年,新加坡政府公佈目標在2030年將80%建築變綠。2014年,新加坡有2,100項綠色建築,佔城市建築面積超過25%。

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

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自2012年9月21日起全面實施,有關條例的規定如下﹕

新落成建築物的發展商或擁有人須確保建築物內的空調、照明、電力、升降機及自動梯等 4 類主要屋宇裝備裝置,符合《屋宇裝備裝置能源效益實務守則》(簡稱《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設計標準。

概念鏈接

1. 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

減少建築物對環境影響的建築作業模式,在設計、建造、翻新、再使用等方面,務求達到善用能源及資源、減少產生廢物和污染等目標,例如透過良好的通風系統及充足天然光來減低耗電量、利用綠化天台來降低室內溫度等。有外國研究結果指,在綠色建築內工作的員工大多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

2. 屋頂綠化(Green Roof)

在建築物頂部,部分或完全覆蓋植物,以提供綠色空間、增進建築物的節能效益,並改善市區空氣質素、減低熱島效應。由於屋頂綠化需要安裝防水、排水等設施,加上土壤等植物生長媒介,會影響屋頂所承受的重量,因此必須考慮樓宇結構的強度。

3. 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

是指城市化過程令城市區內局部升溫至高於城市外區域的現象,其成因主要是城市區內中心的建築密度高,加上建築物的物料吸熱率高,以及交通繁忙等,導致市中心難以散熱。

綠色建築四大元素

可持續資源:運用自然通風、日光照明、可再生能源和節水系統,改善室內、外環境和鼓勵空間的可持續管理,顧及住戶和鄰近社區的健康和環境舒適度。

綠化設施:在建築物屋頂種植植物,減低城市熱島效應和滲透到樓宇內部的熱能,人們從而減少使用冷氣。

環保建材:運用循環再造的建築材料,例如混凝土、磚塊、鋼鐵等,減少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

社區兼容:顧及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注重設計的創新及美觀,有助美化城市;並提供適切的公共配套,以改善社區環境,突顯本土特色。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說明綠色建築的定義和特徵。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提出及解釋綠色建築的兩個好處。

答題指引

1. 此題是資料理解題。學生必須根據上文的資料,說明綠色建築的定義和特徵。參考答案:

綠色建築的定義:是指減少建築物對環境影響的建築作業模式,在設計、建造、翻新、再使用等方面,務求達到善用能源及資源、減少產生廢物和污染等目標,例如透過良好的通風系統及充足天然光來減低耗電量、利用綠化天台來降低室內溫度等。有外國研究結果指,在綠色建築內工作的員工大多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

綠色建築有四大特徵,包括:可持續資源、綠化設施、環保建材和社區兼容。

2. 此題是影響分析題。學生可引用上文的資料以及利用自己所知的知識,解釋綠色建築所帶來的好處。參考答案:

首先,減輕全球暖化:全港有約六成溫室排放氣體源於建築物。綠色建築在設計、建造、翻新、再使用等方面,務求達到善用能源及資源、減少產生廢物和污染等目標。這有助減少溫室氣體,紓緩全球暖化。

第二,促進公共衛生:綠色建築透過天然採光,除了讓人們節省照明用電,減少電費,更有助調適生理節奏,令人們在晚上更易入睡。由此可見,綠色建築的好處不只減排節能,更關係到大眾健康。

延伸閱讀

1. 《綠色建築與都市》,世界綠色組織,http://thewgo.org/website/chi/green-city-and-building/

2. 《綠色建築 融入社區》,香港政府新聞網,https://www.news.gov.hk/tc/categories/environment/html/2015/07/20150730_163626.shtml

3. 《推動綠色建築的政策和措施》,《新聞公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5/06/P201505060613.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