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受沽空機構Bonitas唱空影響,在港股上市的羽絨服企業波司登(3998)6月24日盤中閃崩,並創下上市以來最大的跌幅。該沽空機構稱,自2015年以來,波司登捏造了8.07億元的淨利潤,多報了174%!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從公司抽走20億元現金和股票,報告最後指出波司登股票的最終價值為零。沽空報告發佈一天後,波司登很快就給出了回應。6月25日早間,波司登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直接否認Bonitas報告中對公司之所有指控。
與此同時,波司登對報告中的主要指控進行了整理和總結,並逐一做出澄清。不過,在我看來,波司登澄清公告中缺乏具體的財務數據這一點,也容易讓人生疑。如果後面無法拿出足夠有力的證據,此次的沽空報告仍會給波司登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對上市公司而言,衝擊其股價的報告一般都被視為惡意沽空。但也並非所有衝擊公司股價的報告都屬於此類行為,例如有媒體經過臥底調查,揭開了某上市公司的黑幕,這就不屬於惡意行為,撰寫這類新聞或報告的人反而會被大眾稱之為「具有正義感的人」。
當一家上市公司遭到沽空機構質疑的時候,否認指控是企業常見的公關現象。波司登也在再次遭到沽空機構的狙擊時,通過再發澄清公告,否認了所有指控。從目前情況來看,Bonitas揭示和監督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已成慣用手法,但波司登想要洗清自己被做空的指控,仍需用事實說話,甚至可以採取訴訟手段。事實上,近年來,遭遇海外沽空機構做空的不止波司登一家企業,還有一些企業為此損失慘重。
雖然波司登股票於6月25日恢復交易之後,有一定的漲幅,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若後期無法拿出令市場信服的證據,此次沽空事件還會對波司登造成負面影響。以目前情況來看,沽空機構明顯是有備而來的,接下來還會有針對波司登的沽空報告再次出現。
對投資者而言利大於弊
一般而言,沽空事件往往存在兩種可能性:有一種可能是沽空機構通過與對沖基金、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聯手,製造、傳播虛假信息,以達到操控股價、從中牟利的目的。另一種可能是波司登確實存在他們沽空中的一些問題,這需要看在未來幾天波司登如何回應。凡事有利有弊,這些沽空機構似乎可以起到類似第三方監督機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波司登等存在問題的企業起到了揭露和威懾的作用,對投資者而言利大於弊。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一本書讀懂中國經濟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