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畫匠老于:百年陶瓷世家 見證中國特色民主制度變遷

2019-07-18
■于集華■于集華

陶瓷,由泥做、火燒,堪稱泥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常委、124年老字號泥寶齋第三代傳人于集華在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景德鎮泥寶齋不僅見證了家族三代的技藝傳承,也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逐步形成。「祖父一輩的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燒製瓷器,既沒有意識,也沒有渠道,去表達作為社會一分子的心聲;到了我這一代不僅繼承衣缽,還先後作為地方政協委員參政議政21年,如今更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參會。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文/圖: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王逍 江西報道

于集華,自稱「畫匠老于」,走南闖北多年,亦曾旅居海外,懷有「月是故鄉明」之感。他的政協、人大之路,是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1997年從景德鎮市政協委員起步,2013年起任江西省政協委員,2018年至今履職全國人大代表。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平心而論,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因為我實實在在把瓷器畫好,堅守本分;能夠建言獻策,為景德鎮瓷器文化傳承而發聲,為群眾謀福利而表達。真正的民主,是能代表絕對大多數人的利益,是能夠順應廣大的底層民心。」

21年政協路 關注社會民生

回首二十一年政協路,于集華在建言獻策方面,關注社會民生,追求精而準,涉城市規劃與舊房改造、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技藝傳承、歸僑眷屬的妥善安置、境外務工保險配置、下崗工人再就業等多領域,達60餘條。他更願意為底層發聲,「受現代工業衝擊,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技藝傳承存在重『與坯、胎體裝飾相關的傳統技藝』、輕『與坯體成型、瓷窯營造及燒成、輔助行業相關傳統技藝』現象,一些手工技藝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比如,在粉彩顏料配置領域,從業者需要長期接觸鉛、砷及其化合物,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景德鎮目前從業者年齡均在40歲以上,且人數有限,老藝人的後代大多外出務工。我在想,如果能在經濟效益、福利待遇方面照顧到這些手藝人,類似的悲哀是不是可以避免?」

他續說道,「如果,政協委員只是單純來鼓掌,說好聽的話,沒有多大意義。政府做得好,我們要點讚;做得不好,就要發表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長,不要一拍腦袋亂建言,而要實地調研,考慮問題更加全面,探究方案的可行性。」他亦坦言,建言獻策從採納到被執行,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執行結果也會因可行性而存在差異性。

推手工技藝傳承 助創新試驗區落地

「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技藝不僅是景德鎮、江西的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是國家的一張靚麗名片,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而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技藝傳承,不是能靠幾個『大師』就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七十二道工序的精益求精;不是先進科學技術、進口原材料的替代品;而是有故事、有血有肉的文化傳統。」履職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期間,于集華總是站在專業角度,呼籲重視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技藝的必要性。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于集華作為人大代表新面孔,建議國家層面出台相關扶助政策,加大景德鎮手工製瓷技藝人才培養和保護力度;成立專門機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景德鎮手工製瓷技藝」檔案;有計劃地培養新的傳承人。他開心地說:「我當時特別希望,國家從保護瀕臨失傳的民族文化高度出發,制定和出台相關的扶助政策,設立專項基金,做好稅收、產業規劃、人才培養等頂層設計。沒想到,這條建議被採納,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督辦、時任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負責落實,後作為關於創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請示報告的資料補充!」

如今,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近一年,百年泥寶齋為響應當地政府設計規劃而拆遷。他笑言:「泥寶齋的拆遷,確實沒有想到,但是不後悔!」同時,他也希望試驗區的建設,能更多地融入景德鎮普通製瓷人的夢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