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茗聲》茶文化特刊 > 正文

【茗典百科】《苦筍帖》:與茶相關現可考最早的佛門書法

2019-08-07

茶自古就是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雅趣之一,與詩書畫等各個領域皆有融合,也經歷了從盛到衰,再到復興的幾個歷史過程。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所書的《苦筍帖》是現可考的最早的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也可以看作是茶禪一味的產物。

懷素,字藏真,俗姓錢,生於公元737年,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於山下,號稱「筆塚」,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師從鄔彤(懷素姨表兄弟)學草書。762年(寶應初年),懷素自零陵出遊,歷衡陽,走廣州,客居潭州,然後經岳州,進入長安。772年,懷素回鄉,途經洛陽,適逢顏真卿,曾趨謁拜訪,僧儒論書,遂為書壇盛事。存世佳作有《自敘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小草千字文》(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苦筍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等。

懷素《苦筍帖》中的兩個主角--苦筍與茶,仔細咂味,其性狀同佛道中人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由此,懷素借書法這種藝術形式闡釋了茶與禪的種種緣分。

懷素《苦筍帖》,絹本墨跡,兩行十四字。字雖不多,但技巧嫻熟,精練流逸。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雖變化無常,但法度具備。書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書風,是懷素傳世書跡中的精彩之筆。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真跡藏於上海博物館。

原文: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

大意:苦筍和茗茶兩種物品異常佳美,那就請直接送來吧。懷素敬上。(「筍」和「徑」字在《苦筍帖》中分別作「筍」(繁體)和「逕」。)

《苦筍帖》的「狂詭」姿態弱,而盡顯清逸之態,有古雅淡泊的意趣。

「筍」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竹胎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今字作筍;「茗」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茶芽也」,即茶樹的嫩芽,早採為「茶」,晚採為「茗」,後「茗」也泛指茶。苦筍是一種蔬菜,古時湘一帶多有發展。筍肉色白,尋常做法為炒、拌、泡,清香微苦,回口爽甜,這種口感與喝茶很是相似。關於僧禪與茶筍,蘇軾有詩云:「攢金盧橘塢,散火楊梅林。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

作品於不經意中,體現了書家深厚的功力。寥寥十四字,在u連拗鐵、簡潔捷速和驚絕的筆畫中,給人感受到的不僅是跳動流淌的旋律、非凡的氣勢,還譯讀到了書家知茶、愛茗之情,又需要茶(《苦筍帖》亦被稱為懷素「乞茶帖」)。書伴茶香,怡然自得。可謂「香茶苦筍異常佳,帖中感惠留佳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