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馬菁莪粵劇團桂林作交流,獲得藝術發展局資助。劇團最初演員多是業餘,但敬業樂業精神可嘉,自2000年正式成立以來,劇團不斷努力耕耘,由業餘逐漸走近專業,近兩年,劇團多方位地邀專業粵劇演員合作,參演製作不同風格劇目,使得劇評人及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該團已於上個月18日至20日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前往桂林與當地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院作桂劇粵劇交流演出,意義重大。粵劇與廣西的桂劇為中國不同地域的地方戲曲,但追源溯流,同樣有悠久歷史,在抗戰時期,桂林更是戲劇文化群匯聚之地。
演員行當風格相近
香港粵劇於過去數十年的獨特發展,創造為數不少、風靡全球華人地區的經典劇目,桂劇於解放後,在內容及藝術都出現了新面貌,他們也有數百本整本戲和小本戲,文場武戲均具。今次天馬菁莪粵劇團到桂林交流演出,交出多齣名劇的折子戲和桂劇的小本戲交流,演出節目有︰《盜仙草》、《拾玉鐲》、《黃鶴樓》,又有互相觀摩的桂劇(彩調)《思凡》,粵劇折子戲︰《打金枝》、《唐伯虎三笑姻緣之點親》及粵劇古腔演唱《甘露寺》、桂劇清唱《楊家將》等。
粵劇和桂劇的演員行當,身段做手演繹,所用的伴奏樂器大同小異,但語系不同,作交流演出,若只是大段唱曲交互,配合做手難度不算大,但你一言我一語便有一定的困難,參與是次演出的台前演員,包括香港天馬菁莪粵劇的成員及新秀粵劇演員︰文華、盧麗斯、黃鈺華、梁非同,李偉圖,梅曉峰,蔡美娟、陳宛君、文燕梅、燕芬、陳秀麗等,桂劇演員陳振坤、趙鵬,秦昕怡,傅朋、張浩、何旭、王鐵城、唐靈聰、劉淑娟、文梨等聯同兩個團體的音樂師父演出,特別於上個月18日作了一整天的排練,現場有隨團藝術總監新劍郎,劇團統籌兼導師張才珍老師、音樂總監李石庵老師作即時指導。把翌日(19日)晚上演的《盜仙草》、《拾玉鐲》和《黃鶴樓》排得順暢,粵桂劇演員文華、李偉圖、秦昕怡、梁非同、梅曉峰、張浩等排練及兩組樂師(粵劇及桂劇)付出的努力,在正場演出時均能擦出火花,讓觀眾看得喝采聲不斷。
同月20日是觀摩演出,觀眾可以看到香港粵劇舞台風格的《打金枝》,人數眾多的輕喜劇《唐伯虎三笑姻緣之點親》,又看到桂劇特色小丑戲《雙解差》、貼旦演繹的《思凡》,還有粵劇古腔唱曲《甘露寺》、桂劇清唱《楊家將》等的演出。是次交流演出的成功,端賴兩地劇團的台前幕後演藝工作人員及策劃者的衷誠合作,而作為天馬菁莪的導師張才珍老師、音樂總監李石庵及藝術總監新劍郎更是功不可沒。 ■文︰岑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