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強積金實施至今近20年,總資產值達8,130億元,積金局正設計及構建「積金易」平台,方便計劃成員在長達三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只以一個用戶名稱及密碼登入,輕鬆快捷地管理強積金,精簡現存的繁複手續。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昨日透過網誌指,有關招標程序預計在今年年底展開,並於明年下半年批出標書,目標是於2022年起分階段啟動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底,香港強積金制度以8,130億元總資產值在全球71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非OECD 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九,但強積金運作近20年來一直主要以支票交收及實體報表為骨幹建設,並依賴各受託人各自提供的行政平台操作,倚重人手處理及紙張交易,及非標準化工序的問題令強積金制度的行政成本高昂,僱主會因大量文書工作而產生的人力資源開支,甚至因人為錯誤所引致的不合規風險,而計劃成員亦可能因為繁複的手續,及各式各樣由不同受託人提供的行政平台而窒礙他們積極管理和整合強積金賬戶。
積金局早前受政府委託,負責設計及構建「積金易」平台,以「數碼解決方案」改革現行的強積金制度。黃友嘉指出,「積金易」的目的就是要將行政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及自動化,改善現行強積金制度存在多年的問題。
黃友嘉指強積金業界每年處理最少3,000萬項交易程序,當中有六成半仍採用紙張往來或以支票處理,稱不少的中小企僱主都樂於在日常業務中使用數碼工具,相信他們將來亦能輕易掌握「積金易」平台的運作模式,並指計劃成員日後亦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等功能,隨時隨地管理自己的強積金, 從中揀選心儀的基金,行使消費者的權利。
「積金易」平台的籌備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預計今年年底會進行招標程序,並於明年下半年批出標書,目標是於2022年起分階段啟動平台。
黃友嘉表示,平台啓用後只會以收回成本的原則運作,指現時未有相關資訊科技系統和基建的受託人日後亦能透過「積金易」平台提供強積金服務,令強積金的市場變得更加開放,並相信行政費平均佔強積金管理費四五成的情況將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