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聰、朱燁及中新社報道)中國經濟學家李稻葵昨日在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尚未完全釋放。
當天,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97,79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
對此,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階段,增長速度的下滑是必然的,其間也伴隨着一定的轉型「隱痛期」。
「不是陣痛,只是隱隱作痛。」李稻葵強調,要度過隱痛期,關鍵在於金融。金融業什麼時候調整到位了,隱痛才能結束。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相當於一個高速運動的、跑得非常快的運動員,要轉到速度比較慢的一個運行過程中,這個過程可能比他未來增長的速度還要慢一點,是一個轉型的成本。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中間必須要消化前段高速增長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呆賬壞賬。
李稻葵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於GDP增速,這是比較少見的。其背後的重要原因在於,中國金融業在調整,金融業從此前的快速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歷史上形成的不良資產必須化解,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新項目貸款資金供給量的收縮。
針對如何化解不良資產問題,李稻葵指出,存量不良資產主要有兩方面,包括企業的不良資產和地方政府基建形成的不良資產。企業不良資產化解目前已看到「曙光」,各個省都有針對企業不良資產的重組公司。
李稻葵表示,隨着不良資產的化解以及金融創新的推進,中國經濟還會有比較好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