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建華五六歲時便與電影結緣,當時放電影絕對是稀罕事。一塊白色的銀幕掛在農村的打麥場上,電影被投射到銀幕上,方圓一二十里的村民都會來看。「第一次看電影,父親帶着我走了16里路,看見銀幕,覺得很神奇,讓父親抱起我伸手摸了摸銀幕的黑邊。」她說。
「那麼電影裡的人是怎麼來的呢?」看着電影,她生出這樣的疑問。她去問放映員,放映員說:「等你長大當了放映員就知道了。」從此,當電影放映員的夢想就在她心裡扎了根。
初中畢業後,開封縣電影管理站招三個女放映員,郭建華大膽去應聘。那時候放映員很辛苦,需要騎着自行車帶着膠片到不同的村子裡,還要走夜路。文化站長見郭建華又瘦又小,說她不合適。但是,在當天試用新人送膠片時,她主動選擇最遠的鄉,又最快回來。於是,她被成功錄用。
影片《焦裕祿》印象最深刻
43年風雨,電影與郭建華一家的關係早已是密不可分。從放映員到放映隊長,再到放映管理站站長、電影公司副經理、經理,郭建華沒有節假日,她的丈夫是她在片場播放電影時認識的,甚至兩個女兒一個出生在片場,一個臨產前郭建華還在片場放映電影。而兩個女兒的名字也是從電影裡取出來的。
據電影公司統計,在郭建華親自放映的前19年裡,累積放電影約13,000場,後來在放映站站長、電影公司經理的崗位上,又組織集體放映將近13萬場。放映了這麼多部電影,哪部電影最令郭建華印象深刻?她毫不猶豫地說出了《焦裕祿》。「焦裕祿奮戰過的蘭考也在開封,每一次看到這部電影,都如同身在其中,激勵自己要無私奉獻,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