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幹細胞治腦退化 冀病人「盼望」成真

2019-12-1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我一直相信,科技是要實際拿出來幫人,價值才大」。正是這份信念,雷雅萍在博士階段開始從事神經退化疾病治療研究,並在2013年取得自體神經幹細胞分離技術突破後,決心踏出創業一步,致力讓科研轉化成產品。

有關項目預計最快今年5月進行臨床試驗,本年內公佈成果,首階段會先集中於中風病人,未來進一步拓展至柏金遜或認知障礙等疾病。

雷雅萍的博士畢業論文課題,是從事一項有關發展柏金遜治療技術的項目。目前包括認知障礙、柏金遜、中風等神經退化疾病,均沒有根治方法,她跟浸大團隊2013年研發全球首創的自體神經幹細胞分離技術,透過抽取病人本身的神經幹細胞,將其培植後重新放回病人的受損或退化部位,達至修復作用。

「原理有如在燒傷病人身上,抽取健康的皮膚組織為其進行修補一樣」,雷雅萍笑言抽取幹細胞聽起來十分恐怖,但其實只需用帶抗體的磁性納米粒子進行提取,過程對醫生而言十分簡單。由於神經幹細胞本身出自患者身上,因此毋須擔心排斥問題,亦不涉任何基因改造,有關技術可望成為全新治療方法。

自技術發表以後,雷雅萍陸續收到病人或家屬查詢。其中在去年收到一封題為「盼望」的電郵,來自一名柏金遜症病人家屬,「對方清楚理解科研轉化需要時間,也明白病人未必可以在短期內受惠,來信純粹是要支持我們的工作,希望我們繼續努力」。

雷雅萍對此很受感動,也讓她更堅定決心,希望有日將病人的「盼望」化為實際希望。

被問到技術轉化的最新進展,她分享已完成前期動物實驗,在200隻老鼠中,抽取幹細胞部分接近百分之百成功,經培養後重新放回幹細胞,亦見八成老鼠有顯著效果。

首階段安排百中風病人實驗

雷雅萍指最快今年5月開展臨床試驗,首階段安排100名中風病人進行實驗,預計約3個月有結果,最快年底公佈。

以科研人員身份走進商界,雷雅萍坦言起步階段的確很困難,「當初天真地以為,有了政府資助,技術獲得獎項肯定,亦已申請專利,自自然然就會獲得投資者注意」,然而現實並非如想像般美好。

商業世界跟科研是完全兩碼子的事,要將科研包裝成商品,進行商業預測等等,都是要重新學習的東西。

擬研診斷平台 抽血評患癌風險

她又笑言站在公司角度,單一項目並不足以支持營運,除了不斷優化現有產品外,亦必須繼續發展全新技術。其中一個方向是研發診斷平台,透過抽血評估患癌風險,最快明年可投入市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