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大器晚成】只用陰曆 六月飛霜

2019-12-11

相信各位都有機會接觸到農曆,不少中國傳統節日都跟農曆掛u。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廣泛使用的一套曆法。相傳創立於黃帝時代至夏朝,也稱「黃曆」、「夏曆」。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曆法,因此傳統的農曆也稱作「舊曆」或「傳統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也以格里曆為「公曆」,夏曆稱「農曆」。西曆常稱作「陽曆」,農曆習慣上便稱為「陰曆」,然而農曆實質是「陰陽合曆」。

單純的「陽曆」是指曆法中只保證一年的時間與地球繞日運行周期基本一致,不考慮月份,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就是純陽曆;單純的「陰曆」則是指曆法中只保證一個月的時間與月亮運行周期基本一致,不考慮年長。所謂「陰陽合曆」,則既保證「年」與地球繞日周期的一致,又保證「月」與月亮周期的一致。

中國的農曆,大小月分別為30天和29天,平均每月為29.5天,與月亮運行周期一致;平年為354天或355天或353天,閏年為383天或384天或385天,每19年平均為365.247天,與地球繞日運行周期一致。陰陽合曆基本上能保持月份和氣候的冷暖一致,不會像陰曆那樣,出現六月下雪的天氣。

據考證,中國大約從殷商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陰陽曆了。農曆屬陰陽曆,「陽」指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農曆現存最早版本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是一套嚴密的天文曆法。

那麼如何決定什麼時候是一年的開始呢?農曆中,以正月朔日為一年之開始,稱為「元旦」或「正旦」。正月初一子夜至下一個正月初一子夜前之時間段稱為「一年」。中國古時,皇室通常會頒佈指定年號,並確定開始時間(奉正朔),隨後依順序紀年,比如建元元年、太初元年、宣統三年等。

夏曆同時會使用干支標註年份順序,十二地支又對應十二生肖。及至20世紀中華民國成立,政府廢除舊曆之官方地位,改以格里曆計算年份,同時稱正月朔日為春節,也廢除了年號制度。因此,現今中國境內,除了台灣地區習慣用民國紀年,一般人都用西元紀年或黃帝紀年來表示農曆年份。所謂「黃帝紀年」,即從黃帝時代(西元前2698年)為黃帝元年起算,因此西曆2019年,即是為黃帝紀元4717年。

今次簡略介紹了農曆,其實中國古代還有不少通用的曆法,有些少數民族使用的曆法和節日,反映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俗,稍加研究,即見趣味。 ■蘋果 中學中文科教師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