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團結」倡設跨領域機構促創科

2019-12-11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政府成立跨學科及跨領域大型研究機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政府成立跨學科及跨領域大型研究機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協調資金合作機制 建立人才儲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明其道)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的整體表現在141個經濟體中名列第三,但創新能力僅位列第二十六位,可見香港在這方面有待加強;中美貿易戰及《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獲通過更令各地創科人才對來港發展望而卻步。面對如此困局,香港更應培訓本地創科人才,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佈科技創新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成立跨學科及跨領域的大型研究機構,帶動本港科創生態圈的發展,並協調資金、人才及合作機制三大範疇,包括逐步增加研究生學額、放寬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為本港建立人才儲備,本港創科業才不會受制於人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未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會否對香港進口高新科技、工具產品帶來限制,影響發展成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但直言法案已令科研人員來港機會多了不確定性。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昨日認同,中美貿易戰及《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香港各方面發展,惟直言「無水晶球去預視未來的影響有多大」,認為香港更應加強自身的創科能力,去面對相關的挑戰。

研發資助來源分散重疊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佈的科技創新研究報告《釋放香港科創潛能 構建國際研發之都》顯示,港府現時提供的研發資助來源分散,導致資源重疊,亦欠缺一套整體策略。故建議讓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建立一個全面的研發督導部門,提供高層次策略,釐定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並為研發資助分配提供指引。

報告又批評,港府現行部分的研發撥款機制欠缺靈活性,如創新科技署及轄下五所研發中心審批項目的平均時間長達158天至222天,限制了研發中心的科研效率;建議借鑒本港其他公營機構,如教資會對大學的研究撥款機制,提升研發中心在資金運用的自主權和靈活性。

人才培訓方面,報告指出香港的研發人才數量相比其他國家較少,研究生與教授的比例僅2.4:1,遠低於英國4.1:1,建議政府逐步增加研究生學額;同時參照美國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等成功例子,成立跨學科和跨領域的研究機構,為本地科研人員提供職業階梯。報告認為,有完善的職業階梯,可為有志修讀STEM科目(即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的學生打下強心針,激勵他們積極投身研發行業,帶動整個科創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打造「合作文化」 發揮團隊力量

此外,報告表示西方先進大學的科研均愈來愈重視協力合作,反觀香港的大學則多以個人單打,未有發揮團隊的力量,比如教授及研究員若以「聯合研究員」或「合作者」的名義發表研究成果,他們的功勞難以被充分評估;教資會的科研經費撥款方式,48%是根據各院校在研究評估考核(RAE)中的表現,導致院校互相爭奪資源,無心合作。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本港院校應打造「合作文化」,提升科研力量,比如跨學科與跨院校的研發、大學與研發中心之間的合作,大學與企業的協作均應獲得認可,在研究評審工作的評分標準中佔有足夠的比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