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跨越生死永恒之愛

2019-12-28
■香港中樂團和張軍演出昆劇《牡丹亭》。 祖忠人 攝■香港中樂團和張軍演出昆劇《牡丹亭》。 祖忠人 攝

香港中樂團在上海香港文化周演出的第二套節目《牡丹亭.長生殿》,則邀來張軍領銜,台灣的李小平擔任導演,演出的是由顧冠仁、金復載兩位著名作曲家,分別根據崑劇《牡丹亭》與《長生殿》的唱腔作曲、編曲的「跨界交響」版本。演員在舞台前的空間表演,只採用傳統戲曲的簡約佈景,上半場《牡丹亭》只有一桌一椅,下半場《長生殿》亦僅是一桌兩椅。《牡丹亭》的演出,更是張軍的「獨腳戲」,以「演述者」的角色,時而唱,時而吟,跨越四個不同身份角色的不同行當來演出。《長生殿》雖然加上徐思佳飾演的楊貴妃,及李鴻良演唱的高力士,各人均彩裝上場,唱唸、做手、身段仍有,但基本上都已簡約化,就如西方歌劇的「音樂會」版本一樣的演出。

這是將傳統中國戲曲意境韻味,與現代大型中樂團作出跨越融合的探索。當晚的演出很能發揮大型中樂團的強大表現力,特別是《長生殿》的演出,樂團在營造戰爭的氣氛和張力上,便很有效果;同時,還特別邀請了兩位崑曲樂師--單立里和陳輝東,在樂團中分別擔任司鼓和司笛,崑曲的唱腔特點和風格得以更好地呈現。

一般而言,演藝舞台上的跨界式製作所追求的融合效果,很易會流於生嵌做作,過於誇張矯飾,如能做到自然而不着痕跡,能夠為觀眾帶來突破性的嶄新體驗,讓觀眾能進入新的感覺、新的境界,引發新的觸動,便可以說是達到了跨越界別設計的目的,那便確非易事了。

《長生殿》是唐玄宗與楊貴妃於長生殿盟誓的生死之約片段,《牡丹亭》則是柳夢梅與杜麗娘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兩者歌頌的都是跨越生死的永恒之愛,張軍與香港中樂團的跨界合作,當然是要為這種跨越生死的永恒之愛的舞台表現,尋求更新更大的感染效果,這次將該套節目帶回上海演出,事後能贏得堪稱是一致的好評,那可非一朝一夕便能達到的成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