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景德鎮陶瓷 發展大事記

2019-12-28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新平(景德鎮舊名)開始冶陶。

東晉(317年-420年)

新平開始形成陶瓷業。

唐代武德年間(618年-626年)

昌南鎮(景德鎮舊名)陶玉,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並貢奉於朝廷,馳名天下。

宋代景德年間(1004年-1007年)

宋真宗下令燒造御器,器底書「景德年製」款,因製品光致茂美,四方仿效,天下都稱之為「景德鎮瓷器」,從此昌南鎮改為景德鎮。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

朝廷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營造官府用瓷,首創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製胎法。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朝廷在景德鎮始設御窯廠,專造御用瓷器。

明代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

日本人伊勢松板五郎學習製作青花白瓷,歸國後在有田設窯燒製陶瓷,景德鎮製瓷技術東傳。

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

景德鎮御窯廠引用銅胎畫琺琅的彩料在瓷胎上描繪花紋製成琺琅彩瓷。

康熙晚期(1662年-1722年)

在彩料中引入含砷的「玻璃白」,創製出粉潤柔和的粉彩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六十一年(1722年)

法國傳教士殷弘緒兩次將景德鎮製瓷技術寫成長信寄往法國,因此,景德鎮製瓷技術西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