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此山中】「集史廣益」歲月留聲

2020-01-24
■無名畫家畫下老家村子的一角,中間金字頂老房子背後稀有的鑊耳屋,正是我父親與我們甚至兩名侄兒部分童年、三代人成長的溫暖窩。 作者提供■無名畫家畫下老家村子的一角,中間金字頂老房子背後稀有的鑊耳屋,正是我父親與我們甚至兩名侄兒部分童年、三代人成長的溫暖窩。 作者提供

鄧達智

感謝Tere Wong(黃先生),在Facebook創頁「集史廣益」,原意在社交平台將新界過去及今天的風物人情梳理,莫讓新世代將頗具香港歷史意義的地理、民生、文化像廢物一樣,隨便沖出鹹水海。

輾轉間,「集史廣益」猶如元朗專頁,圖片及文字記載豐沛,漸次將新界其他地區比下去,引來更多元朗人將家中珍藏搜出與眾分享。得到台主Tere Wong帶領平台成員分享有關自己家鄉前世今生,得益至深的元朗人,當然正中下懷,將之推薦予親友,尤其海外華僑,更加趨之若鶩。

未有香港,先有元朗,元朗位於深圳河南岸,得享南北兩邊水土資源,千年魚米之鄉。歷史上的元朗,原為東莞縣一部分,後分開,深圳河兩岸周邊成為新安,有古書《新安縣志》詳述,後改名寶安,雖然今天前海後海之間有寶安巿,深圳機場正名也稱為「寶安機場」,1949年解放之前,自小學校手冊寫籍貫,沿用:廣東寶安;早已將前世江西及更早的河南放下。

元朗實為寶安地區的中心,元朗西鐵站旁一眾南邊圍、西邊圍、東頭圍、黃屋村一帶皆為雜姓村,究其因由,河對岸福田、皇崗、沙嘴、上沙、下沙等等村莊成員於數百年前,已在元朗舊墟--元朗舊時的商貿中心立足經商,今天往返容易,但在交通稀疏的世代,只好置家於此,兩頭家為方便,也與元朗各家族通商、通婚,經營不止生意,也涉及文化;元朗近百年名校「鐘聲」創辦人黃子律先生,原上沙黃族,我祖母黃氏的近親。

元朗歷史層積岩,有Tere Wong為我們創立平台,一下間各式圖片並史話紛紛如雪片飛來,誰說我們鄉郊歷史蒼白?內容豐盛傳流悠久,Tere Wong將文物資料集中,不時讓我們從中搜到家鄉的前世今生。

就似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照片,來自「集史廣益」帖文,畫家名字失傳的水彩風景,正是筆者自小回家必經的巷口,前面金字頂青磚屋背後的鑊耳屋,我老家,今天村子甚至新界已變稀奇的青磚麻石鑊耳屋,除了老家,周邊景物已蕩然無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