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茗聲》茶文化特刊 > 正文

【佳茗飄香】紫砂壺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

2020-02-19

飲茶,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茶、人、茶器三者各具精神,聚集產生釋意。但人作為茶事活動的主體,無疑是總重要的因素。品茶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態度,只有不被外在因素束縛,心態平和,才能真正品出茶的味與韻。

泡好一盞茶,除了茶質、水質、水溫、泡茶者的技法、飲茶者的心態等因素,器皿也非常重要,不同器皿泡出來的同一款茶,味道會千差萬別。當下,紫砂壺作為一種傳統煎茶器皿,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往往被過分誇大,特別是隨着時大彬、顧景舟等製壺大師的作品在拍賣市場被紛紛拍出高價,大批收藏愛好者開始投身於紫砂壺收藏領域。一時間,洛陽紙貴,紫砂壺行情被紛紛看漲。

「今人收藏茶器大多停留在一種增值性的思維當中。名家壺的出現,讓許多人做着以壺器當作賞玩、收藏且增值的春秋大夢,硬將收藏賞玩淪為一種流通經濟的貨品,買壺不知惜之用之,茶器即是去原來的氣韻生動。」池宗憲在其《茶席.曼荼羅》一書中談到。正如池先生所言,紫砂壺在收藏市場受到狂熱追捧,或多或少反映出市場和某些收藏者急功近利的心理。

吳梅鼎的《陽羨瓷壺賦.序》記載:

「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

這是書籍記載中可考證到的第一把紫砂壺,由明代的龔春(供春)製作。作為一種傳統茶具,從明代使用至今,已經有近500年的歷史。

作為茶器,業界一直存在紫砂壺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爭論,但二者其實並不矛盾,只是有先後順序而已,實在不必為此爭個頭破血流,他們實際都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是人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實用價值:真正的價值是泡茶

不論市場多麼火熱,器型多麼精美,如果使用不便,不能泡出好茶,就不是一把好壺,所以說到底,泡茶的功能才是紫砂壺的真正價值所在。如果一味地將紫砂壺的價格炒上去,為了升值而投資,讓它遠離茶桌,遠離茶客,變成束之高閣的藏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浪費。

對紫砂壺而言,實用性是第一位的,藝術性再高的紫砂壺,如果不使用、不養護,作為茶具、作為器皿都是一種死物。經過使用和養護的紫砂壺表面會形成一層溫潤如玉的光澤,慢慢綻放光彩。正是人與壺的結合,才讓壺煥發新生,這也是人與器皿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果說製壺者是紫砂壺的創造者,那麼使用者則是讓紫砂壺的生命得以延續的有緣人。

「茗注莫妙於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是人而知之矣。」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認為泡茶選壺莫過於紫砂壺,其中又以陽羨(今宜興)的最好。可見宜興紫砂壺在當時就有相當大的名氣。宜興茗壺以粗砂製之,正取砂無土氣耳,用紫砂壺泡茶,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在《閑情偶寄》中他還提到了自己對於茶器實用性的一些看法。

明清時期,紫砂壺的造型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特別是供春、時大斌等製壺大師的出現,給紫砂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氣息,也給當時的文人雅士帶來了把玩的雅致。但是,李漁並不完全認同一些人癡迷過度的行為,而是看重器物之本,認為紫砂壺首先應被視作一種實用的茶具。他對製壺形製進行了細緻的探討,認為茶壺始終還是茶具,必須以壺飲為主要功能。無論是買壺還是自己做壺,都要追求實用,壺嘴要直,只有這樣才能出水流暢,避免阻塞。壺嘴有一彎,便令人擔心,如果有兩彎,那就是可以拋棄不用了。

對於大多數愛茶人、愛壺人來說,李漁應該說到了他們的心坎兒裏。作為茶器,方便實用還是人們最為看重的。高價收購紫砂壺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如果紫砂壺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真正喜愛它的人便不得不忍痛割愛,選擇其他茶器,這種有價無市的情況並不利於紫砂壺的傳承。讓器物在人的手上煥發出更動人的光彩,還其氣韻與生動,才是我們當下最該做的。

藝術價值:審美升級後的產物

一種文化的出現,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時代需求密不可分。當人們脫離物質追求上升到精神追求時,往往象徵着審美的提升和精神需求的昇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逆,也不可求速達。就像茶最初的屬性是食用,陶最初的屬性是使用一樣,當其發展到一定階段,二者結合,產生了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在相互作用和滲透之下形成一種有形的載體,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茶文化(此處所說的茶文化既包含了茶葉文化,也包含了茶器文化)。生產力的發展與文化藝術體系的建立相結合,在物質需求的同時衍生出了精神追求,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再比如五大名窯的瓷器,在古代也是為了使用(特別是宮廷使用)而製造,但流傳到現在,它們作為歷史、文化、審美的沉澱留存、傳承,更作為中國藝術文化的載體存在,藝術價值遠遠高於使用價值,更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審美追求和談資。紫砂壺也一樣,它也將與其他茶器一同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現代被越來越多人認同與喜愛。

紫砂壺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四個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意會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壺藝所內涵的本質的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從石瓢壺、西施壺到蓮子壺、如意壺,紫砂壺不僅表現了不同時期人們的美學追求,也將詩書畫印刻畫與壺體表面,凸顯了中國文人的審美情趣。

紫砂壺對於那些期望它升值的收藏者而言,是一件可以買賣的物品;但對於大多數喜愛紫砂文化的茶人來說,卻是一種情懷和追求。紫砂壺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二者並不矛盾。不論在什麼時代,美都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精神需求。實現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統一,紫砂壺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