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上星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最受香港市民注目的,是為刺激經濟推出逾 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其中包括向所有明年3月31日年滿 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每人派發現金1萬元,預計有逾700 萬人受惠,涉款約710億元。預計有關所有一次性措施,可提振本地生產總值約3%。而本港下年度財政預算預計會出現歷來最高赤字,達到1,391億元。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本地修例風波引起長達半年的暴力衝擊事件,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面的影響下,香港經濟急跌,各行業出現衰退跡象,企業結業裁員的恐慌也潛伏在暗處,香港經濟可謂正經歷着寒冬季節。因此此次財政預算有的放矢,以紓民困為重點工作,一次性推出過千億的紓困措施,是非常時期所採取的必要的非常手段,是香港市民所等待的及時雨。
受暴力衝擊影響,香港去年下半年的經濟表現不如人意,第三季經濟收縮 1.2%、失業率上升至 3.5%等。當前財政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為目標,當中最關鍵的還是在「撐企業」,以及「紓民困」上。紓解民困包括寬免個人薪俸稅、差餉,並向綜援人士發放雙糧、公屋住戶免租一個月等,預計三分之二的市民不用繳薪俸稅;而在撐企業方面,亦有寬免商業登記費、寬減利得稅、寬免政府物業五成租金及費用等,預計四成公司不用繳利得稅等。加上前段時間成立的 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可見政府在救助香港經濟的措施力度上是非常強的。
1,200億港元的大規模逆周期措施中,當中最受關注的是「全民派錢」,這項措施受到各界的普遍歡迎。正如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所言:面對經濟情況惡化,失業率達到三年來最高,唯有充分利用公共資源,提出共涉及超過1,200億元的一籃子措施,才能幫助市民和企業克服困難。這對於香港基層市民,尤其是弱勢團體具有重要的意義。政府的財政取之於民,應用之於民。此時正值香港經濟寒冬期,中小企業面臨危機,市民的工作飯碗受到威脅,此時政府更應全力出動,開倉濟貧,為香港經濟打下一劑強心針。因此縱然將出現較大財赤預算,仍屬於合理的理財紓困之道。當然派錢之舉不應成為常態。長遠來說,力促本地經濟振興,保持「財源廣開」,才是本港財政穩健,保證經濟競爭力的根本之舉。
正如特首林鄭月娥所發表的聲明:「香港面對眼前前所未遇的難關,措施合理和有效, 直接給市民『加油』,能夠即時協同社會攜手共濟,措施也可以刺激消費,為本地經濟注入一定的動力。」當前政府財政預算案是針對本地經濟低迷,同時受到暴力衝擊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大環境下,在幫助中小企業走出難關,在紓解民困上給予強有力的幫助,才能為未來長遠的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