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生 東南大學國際智庫研究員
在今年2月的最後兩天,美國以及北約組織先後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卡塔爾首都多哈,與阿富汗塔利班武裝舉行和平儀式,正式簽署和解協議。打了18年多的美國阿富汗「反恐戰爭」,終於以交戰雙方的名義正式結束。
雙方互有結束戰爭需要
曠日持久的阿富汗「反恐戰爭」,讓美軍和北約聯軍傷亡慘重,至少有3,200餘人死亡,其中2,400多人為美軍。美國為此耗費了7,500多萬美元,而戰爭不僅看不到盡頭,相反讓美國陷入更大被動。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時,特朗普高舉民粹主義旗幟,以「美國優先」為口號,其中向選民承諾:如他當選,將徹底結束阿富汗戰爭,讓美軍回家。特朗普出人意料地贏得大選,入主白宮,這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
連任競選很快又臨,特朗普發誓要連任。從2018年9月起,美國阿富汗事務特別代表就與塔利班代表在多哈舉行談判,從秘密到公開,前後談了9輪,當中因分歧太多曾有中斷,但最終不僅談成了,而且居然正式簽約了,因為雙方互有需要,更有目的。
這與2014年奧巴馬宣佈結束美國阿富汗戰爭不同,因為此次是雙方簽約同意結束戰爭,走向和平。至少從表面看來,此次阿富汗和解是當真的。
美將仍利用阿富汗對付周邊大國
目前拷問還在繼續,但深入分析,對特朗普與塔利班媾和簽約的答案也就基本清晰了。
其一,特朗普受制於美國現實政治生態,要顧及個人現實政治利益需要。今年的美國大選,看似共和黨借助美國經濟強勢和美國「再次偉大回歸」,特朗普具有明顯優勢,實際波詭云譎。特朗普日前發表演講指出,沒想到華盛頓的政治沼澤地是如此骯臟和深不可測。特朗普再次打出讓美軍從阿富汗回家的牌,既可表明其兌現了2016年競選承諾,又可得到美國國內與阿富汗戰爭有關的各方勢力和選民的支持。特朗普雖因共和黨力挺躲過了國會民主黨人對他的彈劾,但麻煩事依然不少。只有繼續當選掌握政權,才能做到政治安全。
其二,經過18年多的阿富汗戰爭,美國舉國上下已經疲憊不堪。目前只有美國軍方和軍火利益集團堅持要硬挺下去。美國在國際上很多不過是道貌岸然,其實事事處處從其自身戰略與實際利益謀求、博弈與需要出發。既然阿富汗戰爭已被證明打不贏,而且阿富汗這個國家確實是「帝國的墳墓」,注重利益損益算計的美國特別是特朗普總統,必然做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選擇。
其三,美國撤軍並與塔利班媾和並不意味着美國放棄阿富汗。相反,美國將進一步利用阿富汗,對付周邊大國。阿富汗貧窮落後,資源貧乏,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扼守中亞內地至印度洋和海灣地區之「咽喉」,是東亞至西亞、中東、歐洲陸地通道的關卡。也因此從19世紀以來,英國、蘇聯和美國都紛紛插足阿富汗爭奪。
美阻擋塔利班與其他大國接觸合作
美國「911」事件後出兵阿富汗,也並非完全出於反恐需要。近年來,阿富汗問題日益國際化,俄羅斯等大國都在插手或參與阿富汗問題的調解,包括與塔利班更加緊密的接觸,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此次美國與塔利班武裝媾和簽約,更深的戰略考慮是通過與塔利班握手言和,繼續牢牢掌控阿富汗,利用阿富汗。此次雙方言和,美國給塔利班較好條件,讓塔利班重新走近美國,而美國則既可乘機從戰場上脫身,又可阻擋塔利班與其他大國的接觸合作。
蓬佩奧和埃斯珀在簽約活動儀式上的講話意味深長:如果協議有變,美國隨時會廢除協議,重返阿富汗。至於阿富汗內部的戰亂,恐怕只要不打破美國的整體戰略利益盤子,華盛頓並不會太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