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預算案醫療投入值得肯定

2020-03-07

高佩璇 全國政協委員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獲得普遍肯定。其中,預算案的醫療投入和思路可圈可點,是一個進步。在疫情當下,以及這些年民眾對公營醫療不滿的背景下,此次預算案是對民意的一個正面回應,也有助於提升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

由於去年暴力運動以及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經濟遭到重創,政府在2020/2021年度的收入必然會下降。但政府對於醫療系統的撥款卻在增加。根據財政預算案,在經常性開支方面,政府2020/21年度向醫管局提供共750億元經常撥款, 較2017/18年度增加35%。政府還將以三年為一周期,按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變動逐步增加醫管局的經常撥款。同時預留100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供醫管局面對突發情況的額外開支。這些都符合香港現實需要,值得肯定。

近年來,香港公立醫院人手短缺令醫患雙方都十分不滿。為此,預算案由2021/22年度起5年額外撥款共36億元予醫管局以挽留醫護人手。雖然這只是治標的辦法,長遠而言,還是需要改變政策,吸納海外優秀醫護人才。但至少,我們看到政府的努力,在力所能及地解決眼前的困難。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凸顯基層醫療服務的迫切性。新加坡一度是中國之外確診患者最多的國家,但新加坡卻成為最有效、有序防疫的經典榜樣。其經驗之一是新加坡醫療資源豐富,公共衛生對應診所(相當於香港的發熱診所)超過800個接收點。今年度香港財政預算案在基層醫療方面,也有明顯落筆:將分階段翻新衛生署診所,推動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資助非政府組織在未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11個區設立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這些做法既能強化本地醫療系統防範及應對傳染病的能力,也有助於應對人口急劇老化而衍生的龐大醫療需求,一定程度上緩解「看病難」。

此次疫情發生,令人們更加關注身邊的醫療。畢竟,一座城市是否宜居,醫療條件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香港是個發達經濟體,醫療水平在亞洲居於前列。公立醫療保障70%的港人看病,90%的港人住院。在應對突發性傳染病上,公立醫院更是港人健康守護神。但這些年來,公立醫療資源增速遠不及人口增加對醫療設施的需求,醫護人員短缺,其比率與經合組織中發達經濟體有明顯差距。這是香港必須正視的短板。

每一次重大疫情的發生,都是對本港醫療體系的檢驗和提醒。就香港而言,雖然迄今為止只有確診患者100人,對香港醫療體系尚未造成衝擊。但香港醫療設施和人手不足等問題一日不解決,一日就是香港公共衛生的隱患。政府需要加快步伐作出規劃,否則,我們誰也不知道明天突發的病症什麼時候到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