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艾西亞
在岸債券市場的表現總是相對更加樂觀,儘管疫情帶來的恐慌已經引發全球拋售,但中國內地的固定收益市場相對來說並未受到太大衝擊。在岸債券市場也存在問題,例如融資方面存在結構上的不對稱性,銀行和國企相對受益,使得民企更加深陷泥潭。相較之下,離岸債券長期以來一直屬於融資的「後備選項」,尤其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但目前離岸債券波動性更大,更重要的是,息差也在不斷擴大。
由於風險意識增強,中國企業的離岸總收益率從2020年2月的4.15%飆升至3月中旬的4.62%。 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企業債券之間的息差也擴大至119個基點,超過了此前2015年的峰值。
美元債務再融資趨困難
換言之,相較於亞洲其他地區和我們看到的在岸市場,離岸市場價格處於更高的風險中。如果收益率繼續攀升,意味着企業將發現為美元債務再融資更加困難且成本更高,尤其是民營行業。
離岸高收益債券和民企債券的發行主體是房地產開發商,與投資級債券和國企債券的息差均在上升。 油價暴跌顯然增加了高收益債券的信貸風險,為包括中國民企在內的全球風險偏好帶來了壓力。
人民幣狀態是重中之重
鑒於上述情況,房地產和能源行業的國企與民企債券息差擴大,而材料和基礎設施行業相對穩定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地產商和能源是風險的關鍵領域。
展望未來,在高收益債券發行者和市場普遍美元緊縮的推動下,中國企業的離岸融資成本可能會繼續增加。 儘管美國下調了利率,但市場對疫情蔓延和油價下跌的擔憂可能會繼續削弱風險偏好。 如果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則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最後,人民幣的狀態是重中之重,因為貨幣疲軟也會降低高收益債券中國發行者的償還能力,因為其收入來源(地產商和能源企業)主要是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