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清明節,憶先賢

2020-04-04
■武漢大學櫻花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今年轉為直播櫻花,觀眾刷屏「武漢加油」。 資料圖片■武漢大學櫻花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今年轉為直播櫻花,觀眾刷屏「武漢加油」。 資料圖片

張愛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夢繞魂牽地思念親人和先賢,也會思考「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哲學命題。然後走向田園,打開封閉一冬的心扉,去擁抱爛漫的春天。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相傳春秋時一代忠良介子推歷盡磨難,力挺晉文公復國,功成後隱居介休、不願入仕。晉文公逼他做官不惜放火燒山,介子推竟抱蚞薴黖I身而死。晉文公痛悔莫及、大禮安葬,下令每年這個日子禁火寒食,於是有了清明節吃冷食的「寒食節」。

寒食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它飽含的人文情懷亟待弘揚。不由想起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文豪蘇軾詩書真跡《寒食帖》來。這幅長119厘米、高34厘米、共129字的素箋手跡,為蘇軾行書代表作,其云:「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其來歷是: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湖州知府、45歲的大學士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受新黨排擠,被貶為湖北黃州團練副使。被貶黃州第三年清明節,病中的蘇東坡窮得揭不開鍋,又逢細雨濛濛,飢寒、孤獨交集蚖a涼、哀婉,不禁想起千年前「綿山焚身」的介子推和「禁火三日吃冷食」的風俗,不禁觸景生情潸然淚下,寫下這首《寒食帖》,它既是對清明節和介子推的祭奠,也是對自身冤案的憤怒和抗爭!

《寒食帖》可謂思想感情與書法藝術凝結的血淚之作。論主題它跌宕起伏、沉鬱渾厚;論翰墨它氣勢奔放、腴潤多姿,在文學史和書法史上都閃耀荅S殊光輝,所以備受歷代鑒賞家推崇,譽其為「曠世神品」。黃庭堅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歷代諸多名家及清乾隆皇帝也有題跋讚賞,後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天下三大行書」。現代書法家和文史學者也無不對《寒食帖》追捧有加,爭相去寶島一睹真容!

《寒食帖》問世以來也不乏傳奇。它屢經周折、命運多舛。先是被蜀州(今崇州)人張浩收藏,明代時傳給大書畫家董其昌。1745年又被清廷收走,乾隆皇帝欽題「雪堂餘韻」四字,藏於圓明園。1860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燬,幸被廣東書法家馮展雲收藏,後又傳到國子監祭酒盛伯羲之手,再被收藏家完顏景賢購得。1917年曾在北京公開露面,轟動京城。翌年轉手給了書家顏韻伯,三年後顏韻伯又將《寒食帖》以六萬銀元賣給日本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東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災,菊池冒死從烈火中救出《寒食帖》,一時傳為佳話。

地震過後,菊池惺堂將《寒食帖》寄藏漢學家、書法家內藤虎次郎宅中。翌年內藤虎應菊池惺堂之請,作跋記述《寒食帖》由中國輾轉日本之詳情。二次世界大戰中東京屢遭美空轟炸,珍藏一隅的《寒食帖》卻幸而無恙。但頂級國寶流失海外,終令有識之士念念不忘。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囑友人在日本尋訪《寒食帖》。歷經三載終獲真相,王世傑遂以重金將《寒食帖》購回,並題跋述其流失東瀛復歸故里之來龍去脈。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寒食帖》落戶寶島,王世傑出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墨寶也成該院鎮院之寶......

王世傑,字雪艇,1891年生於湖北崇陽,係民國著名學者、政治家、法學家、教育家、外交家和收藏家。他學貫中西、為人謙恭,1929年2月,38歲的王世傑出任國立武漢大學第一任校長。他在就任演講中說:「武漢大學不辦則已,要辦就要辦成有崇高理想、一流水準的大學。」他殫精竭慮,勵精圖治,為武大制定「明誠弘毅」校訓;他紀律嚴明、治校有方,將武大辦成擁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大學院的著名國立大學,各界好評如潮。

王世傑曾追隨孫中山投身辛亥革命,參加過武昌首義。作為國民黨要員,他見證一系列中外政治事件,卻與共產黨關係密切。他撰寫的所有文章從不見「共匪」二字。他對國民黨攻殲共產黨的詞語,一概嗤之以鼻。1945年國共兩黨簽訂《雙十協定》,中共按協議將浙江、蘇南、皖南等解放區部隊撤到長江以北,蔣介石卻違背《協定》,簽字三天就下達「剿匪」密令,大舉進攻解放區,使得內戰爆發,氣得王世傑籲天長嘆!

王世傑一生崇尚儉樸,為官清廉。他從不以權謀私,最恨特殊化,上下班不坐專車,樂於安步當車。他很少出入燈紅酒綠之地,節衣縮食的錢全用在收藏國寶上。到台後他遠離政治、專心著述,潛心台北故宮博物院建設與管理。他主編的《藝苑遺珍》、《故宮名畫三百種》等成為我國藝苑巨著。晚年王世傑常常慎終追遠、思念故鄉,期盼祖國統一,讓《寒食帖》早日重返大陸是他的夙願。對湖北老家和武漢大學他更飽含深情,他刻了一方閒章「東湖長」,不時撫摸把玩,鈐在所藏字畫上。他讀到蘇軾《定風波》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竟淚如雨下。患重病後,人們勸他赴美醫治,他搖頭說:「台灣雖為孤島,總是中華國土一部分。我死也要灰留孤島。將來如有海風海潮把它送到崇陽故鄉,我就含笑九泉了......」

1981年4月21日,90歲的王世傑在台謝世,臨終前他再三囑咐妻兒三件大事:一,要為家鄉人民做點好事;二,把自己珍藏的南朝梁武帝,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朱熹,元代黃公望,明代唐伯虎、文徵明、王守仁等70餘件國寶級字畫悉數捐贈武漢大學;三,他的墓碑上只鐫刻「前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王雪艇之墓」。見兒女點頭,他才合上雙眼。遵照王世傑遺囑,1997年女兒王秋芳為湖北崇陽捐贈400萬元,建立一座大型圖書館。為銘記他對武漢大學的貢獻和深情,2003年武漢大學110周年(包括前身)校慶之際,王世傑塑像在校園中心隆重揭幕,手執書卷的王世傑以平和目光注視茞騍鬩リl,來自海內外的武大校友向這位功名顯赫的老校長獻上鮮花、肅立致敬......

武大也是筆者母校,珞珈山和東湖留下我四年的青春。清明前夜,謹以上述雜憶,作為對武漢和諸位先賢的思念和致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