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堅持底線思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2020-04-15

楊華勇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全國工商聯常委

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裡的「外部環境變化」指的是什麼?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待外部環境的變化:

圖將防疫不理想結果「甩鍋」中國

一是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不容小覷。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對我國而言,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很可能是要長期面對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不能鬆懈。

二是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全球需求下滑,全球約500萬家公司擁有中國供應商,數據公司Dun & Bradstreet的統計顯示,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負面影響十分明顯。這次疫情的衝擊把進一步調整完善、重新佈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時代課題提上議程。中國正在加快創新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以鞏固供應鏈基礎為主線,以提升價值鏈層次為核心,以培育產業鏈生態為平台,以推進區塊鏈應用為抓手,繼續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引領力和控制力,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深度分工調整和創新發展中,推動全球經濟復甦。

三是國際政治環境變化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國家處理疫情一塌糊塗,無法向國民交代,便試圖將責任推卸給中國,說中方隱瞞了疫情,使他們疏於防範云云。美國政客發夢囈想要沒收中國的1.1萬億美債,並要求中國賠償20萬億美元;英國政客想要中國賠償3,510億英鎊;澳洲也有政客指可以沒收有中國政府背景的企業在澳財產作為賠償;印度國際法學家委員會和印度律師協會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申訴,指控中國審查訊息隱瞞疫情,追討20萬億美元的賠償;歐洲各國也零星有政客呼籲「追責」。

一些國家的政客,是企圖把他們防疫不理想的結果甩鍋中國,以迎合當地民眾迫切需要宣洩的民粹主義訴求。但是,疫情面前,全人類都是受害者。歷史上,從未出現因公共衛生事件對特定國家和民族「索賠」的先例。況且,根據國際法上的國家主權豁免原則,國家的行為和財產不受(或免受)他國立法、司法及行政的管轄,該國的國家行為和財產不得在外國法院被管轄,該國在外國的財產也不得被扣押或強制執行。因此,這些訴訟只是一些政治炒作,荒謬至極,毫無道理,更毫無道德。

防疫「政治化」干擾國際合作抗疫

這些政客忽視當今世界,「叢林法則」早已讓位於國際公義。中國以巨大犧牲為代價,為全球疫情防控築起第一道防線,爭取了寶貴時間;中方及時發佈疫情資訊,毫無保留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公認並普遍稱讚的事實。在全球抗疫的緊急時刻,一些政客充滿種族主義的政治操作與「甩鍋」行為,暴露出醜陋的強盜嘴臉,對國際防疫合作造成越來越大的干擾。 

雖然「追責賠償論」現在還只是一些政治炒作,然而在西方民粹爆發及政客推卸責任的操作下,「追責賠償論」亦非不可能兌換成部分真正的政治行動。中方應堅持「底線思維」,盡早着手該議題的預案應對,破解一些勢力以扭曲法律方式將疫情罪責「甩鍋」中方的企圖。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底線思維」。堅持「底線思維」,就是凡事從最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在「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面前,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既要做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準備,同時又堅定信心把握主動權,拿出相應對策,確保取得最佳效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