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一個新品種 為國立大功

2020-05-13
■ 中國農業育種「功臣」趙洪璋與農民在麥田中。香港文匯報西安傳真■ 中國農業育種「功臣」趙洪璋與農民在麥田中。香港文匯報西安傳真

今年前半年,一則「農民教授」育出陝西最貴小麥新品的新聞,成了中國業界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說起這事,新聞主角吉萬全顯得並不太在意。「轉讓費多少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在學校幾代人努力的基礎上,我國又多了一個實實在在讓農民受益的品種。」

技術高價轉讓頓成佳話

吉萬全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小麥最初是由幾種麥草馴化而來,現在叫遠緣雜交。通過長期的培育,將麥草抗旱、抗病、抗寒優點全部移植到小麥上。近年來,吉萬全率領團隊創新性地將遠緣雜交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先後培育出優質強筋、多抗廣適的「西農511」、「西農529」等三個國審新品,以及「西農519」等四個陝西省審品種。其中「西農511」憑借455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創下西農和陝西品種轉讓費之最。

從建校開始,一代代西農人為了國人手中的飯碗而默默奉獻終生。「先有海歸教授沈學年,後有功勳小麥育種專家趙洪璋。」吉萬全表示,沈學年可說開創了西農小麥育種事業,而趙洪璋則成為新中國成立後首屈一指的農業「功臣」。

1959年,趙洪璋成功培育出「碧螞l號」並種植9,000餘萬畝,創下中國一個小麥品種年種植面積最高紀錄。1964年,趙洪璋又選育出「豐產l、2、3號」新品種,為中國三年自然災害後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作出巨大貢獻。毛澤東主席曾稱讚他,一個小麥品種挽救了大半個新中國,而老百姓則親切地稱他「趙勞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