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紓困措施漸起效 下半年料改善
政府昨公佈首季GDP修訂數字,維持按年實質收縮8.9%以及全年收縮4%至7%的預測不變。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港已有緩和跡象,但各國重啟經濟需時亦未明朗,或令本港第二季出口表現受壓,失業率短期內仍有上升壓力。政府推出的紓困措施相當於GDP約10%,措施亦要待5至6月才逐漸發揮效用,如果本地疫情持續受控,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亦順利重啟,香港經濟可望在下半年或第3季起得以改善,但出現V形反彈的機會不大。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本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實質收縮8.9%,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收縮5.3%,兩者都與預先估計相同。受到黑暴、新冠肺炎疫情及必要的防疫抗疫措施影響,數據按年及按季跌幅皆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通脹方面,由於環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加上近來港元跟隨美元走強,外圍價格壓力預料進一步減退,政府將全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及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向下修訂至2.2%及1.4%。財政預算案時的預測為2.5%及1.7%。政府指,考慮經濟在首季大幅收縮,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介乎負7%至負4%。
需求急跌 港出口消費受壓
歐錫熊昨於記者會表示,本港經濟「三頭馬車」中,貨物出口的按年實質跌幅在首季明顯擴大至9.9%,原因是內地經濟活動、區內供應鏈及相關貿易活動在疫情威脅下受到嚴重干擾,以及其後環球經濟活動急劇放緩。他指出,第二季環球的需求繼續嚴重收縮,對本港第二季的出口仍構成負面影響。首季服務輸出按年實質暴跌37.8%,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反映訪港旅遊業在二月和三月停頓,以及跨境運輸和商業服務大幅減少。另外內部需求顯著減弱,私人消費開支的按年跌幅在第一季急劇擴大至10.1%;在營商氣氛欠佳和建造活動減少下,整體投資開支按年繼續大幅收縮14.3%。
訪港旅遊業仍處冰封狀態
歐錫熊說:「訪港旅遊業仍處於一個冰封的狀態,雖然我們本地的消費活動可能會有相對的改善,但這在五月及六月才會發生,所以第二季來說,整體經濟表現相對改善就未必太明顯,樂觀來說,經濟改善要在下半年第三季開始才逐漸感受得到。」
至於勞工市場方面,在首季進一步急劇惡化。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急升至4.2%,是超過九年來的高位,較去年第4季的3.3%急增。就業不足率同樣顯著上升至2.1%,為接近十年來的高位。總就業人數錄得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歐錫熊指,失業率一向是滯後的指標,雖然政府的保就業措施很快落實,但至少都要到6至7月才會穩定,相信失業率於短期內仍有上升的壓力。
各央行放水影響存不確定
受經濟轉差影響,本地股票市場首季出現顯著調整,住宅物業市場缺乏明確方向,反映疫情以及主要央行因而大力放寬貨幣政策的影響存在巨大不確定性。住宅物業交投活動顯著放緩,售價在季內微跌1%,租金則跌4%。季內住宅物業交投量按季下跌21%至10,204宗,按年則下跌26%。不過,3月份的住宅售價仍較1997年的高峰高出117%,市民的置業負擔指數在首季仍處於約73%的高水平。
行業經營環境續充滿挑戰
展望未來,政府表示,雖然近期有跡象顯示香港的疫情正逐步受控,但本地經濟活動仍需時完全復元。由於環球疫情的威脅仍未消除,再加上環球經濟衰退,將繼續影響經濟情緒。由於訪港旅遊業在疫情受控及旅遊限制逐步放寬前料會維持停頓,與消費及旅遊相關的行業面對的經營環境短期內仍會充滿挑戰。
歐錫熊又指,如果環球疫情減退,各國經濟出現反彈,香港作為開放型經濟體將會受惠,希望明年會有明顯改善。不過,未來仍要繼續關注中美經貿關係、地緣政治因素,以及金融市場波動對本港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