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一直以來,亞運會是一個可以給香港運動員表演的舞台,因亞洲各國各地的水平比較接近,是很大機會可爭奪到獎牌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奈何香港電視媒體報道一直未如理想,歸根究底也就是製作成本的問題,找不到一定的廣告商贊助支持,就難以達到廣泛的覆蓋率。另外亦因為亞運也是足球世界盃年,世界盃於6、7月舉行,而亞運會則在8月至10月期間舉行;世界盃叫座力強很多,廣告商每年的大部分資源預算,也都會放在世界盃中,相應之下,亞運得到的贊助便很少了,電視台每每做製作通常都是虧本的。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視業發展蓬勃,就算電視台覺得是虧本,但也會盡社會責任去報道亞運會。1982年印度新德里亞運,TVB只派出5名工作人員去做採訪,當時香港滑浪風帆選手蔡利強取得了銅牌,是香港唯一的一面獎牌,但竟連一點比賽片段也沒有拍到,這就是報道資源有限所致。到1986年韓國漢城(現改名首爾)亞運會,TVB派出的工作人員增加3倍,共15人去作採訪報道;當年香港保齡球選手車菊紅,為香港奪得有史以來亞運第一個金牌,比賽片段全程直播,更可作現場直擊訪問,香港市民即時目睹奪金一刻,即造成全城轟動,其時就發揮了電視傳媒的威力。奪金後的第二天車菊紅回港,TVB馬上派員到機場接機,由啟德機場直上廣播道,出席EYT《歡樂今宵》節目,現場再採訪講述奪金經過,當時就是這麼重視報道體育、重視亞運會。當屆亞運除了車菊紅勇奪金銀牌外,香港還有柔道的張小遷、自選手槍的余景雄及女子4×100自由式接力共3個銅牌,成績也相當不錯呢﹗
到踏入九十年代,1990年中國首次主辦國際性賽事北京亞運會,全國上下對該次亞運會尤其重視,中央電視台在場地附近蓋建了一座酒店,叫梅地亞酒店(Media Hotel),是作為國際廣播中心及傳媒工作人員入住用,對於來自亞洲各地電視台傳媒極之方便,大會熱誠招待各地傳媒,並安排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TVB所有工作人員也獲得邀請出席。
這屆亞運,滑浪風帆的李麗珊初露頭角,大家也期望她能奪得獎牌。在比賽期間,我們一班來自香港的記者,晚上收工後通常都會消夜,聊聊日間的賽事,我忽發奇想問大家:點睇亞運今天比賽情況?江忠德回答︰李麗珊坐亞望冠,香港一定有一個銀牌,我聽到後當頭棒喝,對呀!怎麼能讓香港巿民忽略了這個經典畫面?香港得到銀牌一定要有現場訪問,但滑浪風帆比賽場地是在秦皇島,離開北京約200公里海邊,要坐火車過去也要2、3個小時,同事馬上去了解火車班次情況,得知香港ATV已經於當日5個小時前,下午乘車去了秦皇島準備翌日早上採訪,如果TVB要去也要乘翌日最早班次8點火車前往,我們遲了整整半天才出發, 雖然訪問是遲了, 但經巧妙的安排下,最後卻可以比友台快了播放出街!下次分析如何安排「贏回」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