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盈慧
1997年前後移民的朋友,對香港問題大多有不同看法,1997年前最早那一輩,年輕時在「獅子山下」謀生不易才迫於無奈飄洋過海,在外國生活安定下來後,即使適應那邊的環境,對香港的感情還是依然不變。
1997年後那一輩事業早有成就,更多還有家室兒女,當初因政治前景不明朗時,放言「為了下一代」才不惜賣斷物業投資移民,沒想到判斷錯誤,香港回歸後市面環境並非想像中不濟,甚至經濟日見起飛,當賣去的樓宇大幅升值時,心痛自己走錯了棋,但是為了面子不好表現出來,心有不甘,怨氣便轉移發洩到中央和香港政府上,看到亂港新聞,便有莫名其妙的「興奮」。這類朋友不多,就是有。
有些朋友異國久居之後,移民前美好幻象破滅,滿意過當時香港三分一樓價可以買到當地3倍面積的複式獨立屋;滿意過可以隨時方便駕車到周邊國家旅行,十年廿年之後,這樣的生活開始厭倦了,倫敦老移民便抱怨大屋大到每天早晚時間花在清理煤煙,浪費不少青春歲月;加拿大老移民每年都為剷雪煩惱;愛車如命的新一代,未移民前嚮往自駕遊,事後才發覺外國地方大,公車路線不多,無車根本出不了門,買幾樣不同性質東西,往往駕車分別到不同地方,不比香港同一條街都有不同類型商店,五金材料文具零食都可以同一時間買齊備。
樂在吃喝玩樂會友,香港公車多到縮短無謂交通時間。移民,不過是他們父母本意而非他們的心願;尤其是跟香港同輩談到同一行業同級數機構同一職位,薪酬比美加高而納稅比美加低時,內心便羨慕不已。何況號稱民主自由的國家,雖然法律嚴禁歧視,華裔在公共場合中不斷接觸到白人冷酷的目光,還會認為身在樂土嗎?
這些問題,新打算移民的朋友,當然想也不曾想過,哪會感受到「避風避着雪」那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