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愉韻度曲】《爨寶子碑》的前世今生

2020-06-30

梁君度

最近,我的好友書法家李卓祺與畫家陳永鏘、方楚雄聯袂舉辦書畫展。李卓祺的爨寶子體書法可稱別樹一幟,他曾為廣州博物館、廣州文化館、越秀公園、廣雅中學、純陽道觀、廣州城隍廟等著名文化景點及重要場所書寫館名、對聯、碑文,所以李卓祺在廣州甚有名氣,堪稱爨寶子大家。

所謂的爨寶子體出自《爨寶子碑》,此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刻於東晉太亨四年,即公元405年。碑文共四百餘字,字體奇特,頓筆外拓,橫筆的起筆均上下有角,顯得原始任性,霸悍雄強,金石味甚濃。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形容此碑「端樸若古佛之容」、「樸厚古茂、奇姿百出」。

無獨有偶,有一《爨龍顏碑》,全稱《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此碑刻於南朝宋代大明二年,即公元458年,碑文與爨寶子碑文書風相近,後被稱為「二爨」。《爨寶子碑》可能自東晉立碑後幾百年便失去蹤影,故歷代書法家均無人寫爨寶子體,歷代書論亦不曾提及。

一千多年後的清乾隆43年,即公元1778年,《爨寶子碑》在雲南南寧(今曲靖)出土,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後來竟被一鄉民用作壓豆腐的石板。清咸豐二年,即公元1852年,當時曲靖知府鄧爾恆發現豆腐上有字跡,大為驚異,派人找到賣豆腐之人,才將碑石運回府中。他馬上請人精拓此碑數十幅,然後以其小隸書題跋雕刻於上,又拓了一批。後置於城中武侯祠。

到民國時期,雲南軍閥混戰,珍藏在武侯祠的《爨寶子碑》被撬去築工事,後被城中以拓售碑帖為生的寒士張士元發現,便冒茯隊鶚潀兢O偷偷運回了家,才使得碑刻得以保存,拓片再度廣為流傳。

1937年,原中華民國教育廳撥款委託原曲靖中學校長謝琅書在校園內建造了「爨碑亭」,將東晉《爨寶子碑》置於亭中。命運多舛的《爨寶子碑》才終於安定下來,受到了全面的保護。

自康有為推崇碑學,爨寶子書體便大行其道,廣為流傳,至今不少內地書法家喜寫爨寶子體,令其大放異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