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有調查發現,不少年輕人對基金卻步,主因不外乎基金種類多、收費貴、不了解及門檻高等。現時市面上不少基金以定期派息作招徠,且息率可觀,身處低息時代可謂分外吸引,不過投資新手需留意每隻基金的派息政策不盡相同,並非隻隻都必須派息。
投資者必須事先了解基金派息政策,不同基金之派息率、 派息金額及派息次數都不盡相同,部分基金亦選擇保留其可分派收入作再投資用途來取代派息。至於基金派息率大多會以年度化息率來顯示,而所謂年度化息率即是基於最近一次派息計算。
隨時資本派息 賺息蝕價
例如有基金聲稱派息率達6厘,投資新手萬勿以為每投資1萬元,每年就可保證穩袋600元。要留意是,除非銷售文件列明,否則基金的派息、派息金額或派息率都不應視為保證,主因基金派息率通常會根據以往派息來計算,投資者只能視之為參考用途,切勿將之當作未來實際可穩袋的股息回報。
就算基金如預期派6厘息,投資者亦需留意基金的派息成分表,因為基金可以從其資本派發股息,這意味着將降低基金的每股資產淨值,並減少基金可供投資的資金,或會影響基金價值,屆時或面對賺息蝕價,隨時得不償失。
投資垃圾債 本金風險高
另外,如果個別基金聲稱可以頻密地派發可觀股息,投資者或先要了解其風險程度,尤其是一些高息債券基金或投資高風險債。簡而言之,基金投資垃圾債以爭取較高投資回報,同時承受基金資產淨值隨時大為縮水,甚至虧蝕本金。
投資新手還需注意,投資基金並非如定存般穩陣的理財工具,每一項投資都有風險,切勿道聽途說,過分倚賴投資建議,必須了解清楚基金收費、派息及投資分布等,加上疫情下不少企業都受影響,隨時波及部分基金投資項目,因此投資者需按自己投資風險的胃納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