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板塊透視】獲利回吐 難改A股向好格局

2020-07-18

耀才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員 黃澤航

本周,內地市場高開低走,市況急轉直下,交投逐日降溫,期間,上證綜指自高位回落近250點至3,214.13,累計跌幅達5%,滬深兩市日均成交回落至1.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兩融餘額續升至1.38萬億元,北向資金周內淨流出191.17億元,而板塊方面,建築材料(水泥股)、農林牧漁(豬肉股)指數跑贏,漲幅在1%~3%,計算機(信創概念)、商業貿易(免稅概念)、電子(半導體)、非銀行金融(券商股)指數落後,跌幅超過8%。

有讀者問,市場在短時間內變化如此劇烈,牛市格局是否仍可守住? 筆者認為,短期獲利盤集中兌現引發市場大幅調整,難改A股向好格局,下文將嘗試進行分析。

6大因素促獲利盤湧現

首先,關於獲利盤出逃的導火索,坊間談論的主要有:(1)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樂觀,降低貨幣寬鬆預期,不利股市;(2)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連降四周,暗示正在縮表,跨境資本或將撤出;(3)監管層採取系列措施,降溫非理性炒作;(3)社保、產業資本、大股東的接連減持;(4)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包括南海問題、華為問題等;(5)中芯國際(688981)科創板上市帶來資金分流效應;(6)北向交易型資金集中兌現。

歸納上述觀點發現,風險信號在於資金擠兌、監管趨嚴、國際形勢緊張。再結合市場近期大幅上漲主要依靠資金推動,由槓桿資金和跨境資本內外合力,對資金成本、監管風向和外圍風險較為敏感,當三大風險信號同步亮燈時,聰明資金迅速撤離,也誘發了被動贖回、止損等非理性操作,加劇恐慌和跌幅。

結構性行情仍可期待

不過,劇烈的沽壓也釋放了市場過熱的風險,為趨勢向好騰出空間,而上述風險信號的亮起並未帶動人民幣離岸匯率劇烈波動,意味着資金的撤離或只是暫時。

此外,剛公布的數據顯示,美聯儲資產負債規模表過去一周已有回升,美國疫情反覆趨向嚴重,短期縮表難以實現;中國央行過去5天淨投放5,300億元流動性,創短期新高,緩解寬鬆見頂憂慮;至於監管層降溫市場更多是引導而非打壓。

展望後市,筆者相對樂觀,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復甦信心愈加堅定,資本市場基礎性改革步伐加快,居民財富等中長線資金配置提升,特別在環球貨幣寬鬆周期中,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在健康牛的引導下,結構性行情仍可期待。(筆者並未持有上述提及股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