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後勤築勛業 老兵建展館

2020-08-02
■ 徐文濤(左一)在東北軍事後勤史館為觀眾講解。 受訪者供圖■ 徐文濤(左一)在東北軍事後勤史館為觀眾講解。 受訪者供圖

徐文濤創立全軍首個戰區級後勤史館 15年一肩挑 七旬不言休

一間廢棄的軍區後勤食堂,一位提前退休的老兵,15年默默堅守,建成並持續管理運行茈軍第一個戰區級的後勤史館--東北軍事後勤史館。從青絲到白髮,對於史館創建者、東北軍事後勤史館館長、退役陸軍大校徐文濤而言,這堥C一件文物、每一塊展板背後都凝結茈L難捨的軍旅情,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區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瀋陽軍區的後勤保障工作留下了珍貴歷史紀念,更成為東北地區黨史、軍史的重要部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遼寧瀋陽報道

「一生做成一件事。」2004年底,還在聯勤部師級領導幹部崗位上的徐文濤抱定這樣的信念,提前兩年主動「辭官」,一心投入到史館的建設上。「當年軍區聯勤部領導找到我,說是想建一個軍區後勤史館,需要一個能『一肩挑』的人,」如今69歲的徐文濤已一頭白髮,說到建館時的初心,他依然神采飛揚、心潮澎湃,「那時我心堣]沒底,但我在後勤幹了一輩子,」想到孫中山的一句話「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他莊重而堅決地接過了那把開啟新征程的鑰匙。

自學設計展板 改造廢棄食堂

徐文濤接下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他所有的家當就是那座3,500平方米空蕩蕩的廢棄後勤食堂。在沒有幫手、幾乎是「白手」建館的最初日子堙A他馬不停蹄地走訪軍區老前輩,通讀數千萬字的歷史資料,自學設計展板,從字號大小到建材採購等事無鉅細均親身上陣。為了趕在2006年「八一」前開館,他每天睡眠不足三個小時。

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夜,史館終於初見模樣,而徐文濤卻更加忙碌了。從創建人到館長,再到講解員、文物徵集員,他又一次「一肩挑」,「我們這堥S有編制,2011年退休後我就開始義務堅守崗位」。他決定把這個重擔「一挑到底」。

搜集文物最難 保留史料千件

最難的是文物史料的搜集。「你能想像挑茪@台縫紉機走完長征嗎?」徐文濤目光如炬,「這是我們一位老軍需部長的親身經歷,那也是長征中唯一一台縫紉機。」被背後故事深深打動的徐文濤決心要尋到這台機器,並將它作為最重要的部分展示在展館中。但當年那台縫紉機已難尋得,不放棄的他還是在古玩市場找到了唯一一台同型號的。「對方要價太高,史館每年的經費有限,我就連續三個周末到古玩攤位上講價。」

徐文濤動情地回憶,「這堛漕C一段文字、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他指荇i板上的一段文字回憶到,為了查證1945年我軍接收日軍532倉庫的準確位置,他曾先後詢問了幾百人、參觀了50多家軍內外展館,這段文字濃縮了他調研得來的萬語千言。如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史館已擁有3個綜合館6個分館、5萬餘字解說詞和2,000餘幅珍貴歷史照片、近千件歷史文獻和文物。

堅持親自講解 插尿喉不缺席

從開館到2018年史館志願者來支援之前,徐文濤幾乎沒有休息日,堅持只要有來客就親自上陣做講解,累計完成超過1,700場,每場持續兩個多小時。拋開死板的說教,徐文濤的講解生動地還原歷史,備受觀眾歡迎。

「朋友們,在我們被弱肉強食、飽受欺凌的時候,誰能說說哪個國家侵佔我們的國土最多?」這段極具鋒芒的開場白,是他在講解史館「國恥館」部分中一張1936年版的《中國疆域變遷圖》常用的一段話。記錄歷史,徐文濤堅持實事求是、客觀真實地展示,在講解中,他也打破「大凡有爭議人物」就迴避的「常規」。

然而,激情澎湃的講述背後,是徐文濤強忍病痛的軍人意志。2013年的一次講解中,徐文濤突發疾病導致尿瀦留,亟需住院治療。可已經預約好的講解怎麼辦?「不能讓觀眾撲空」,於是他帶荍興U,忍蚍@痛講解。

「到現在,我一共插管導尿15次。」徐文濤平靜地說起病情,「好多人不理解,說我傻,退休了在家頤養天年多好!」他搖頭,「這就是我的人生價值,是我最驕傲的事情,就是我還有用!」他一字一頓,擲地有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