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內地復甦快 鄉村旅遊疫後突圍

2020-08-17
■復工復產之後,到袁家村旅遊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復工復產之後,到袁家村旅遊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袁家村精準定位 創獨特經營機制

剛剛進入7月,陝西關中平原便迎來了一次罕見的高溫,特別是在高考第一天,接近40度的地表,似乎要將空氣點燃一樣。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高溫加高考的旅遊「淡日」,在通往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關中環線公路上,一大早便擠滿了滬、晉、甘、蘇等牌照的各色車輛。這些千里迢迢頂着高溫自駕前來的遊客,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直達昭陵,而是拐進了附近的袁家村。「從復工第一天開始,天天如此。」對於袁家村村主任王創戰來說,這種火爆雖早已料到,但復工後如火箭般躍升的營業額還是讓他驚訝不已。「復工第一個月,天天限流30%,但營業額卻比往年滿員時還要高出一截。」■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 咸陽報道

與王創戰一樣驚訝的還有這裏的商戶。「疫情爆發後,雖然封村了,但我們也沒閒下來。除了火爆的線上銷售,3月19日復工後第一個月,僅我們的粉條店就賣了7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當內地很多商戶至今還為生意慘淡而犯愁的時候,袁家村農副產品聯合合作社社長馬秋鳳卻忙得腳不着地。

袁家村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北依唐昭陵,南鄰福銀高速大動脈,浩浩渭水縈帶其前,滔滔涇水逶迤其後,村域內更是遍布秦瓊等良將名臣的陪葬墓。談起初來袁家村考察時的情景,馬秋鳳至今仍記憶猶新。「一條街道,幾個商戶,除了北邊的帝陵,好像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全員持股 共同致富

然而,與袁家村村支書郭占武的一次促膝深談,卻改變了一切。「當時書記說,你是能人(意指有能力的人),只要你來,村裏不要房租,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全力帶領村民搞股份制經營,共同致富。」 馬秋鳳說,正是因為這番談話,讓她懂得做生意除了賺錢,還有更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她義無反顧地加入了袁家村的創業團隊,一做就是十年。

「剛開始起步時,很多村民不理解,也不願意入股。」馬秋鳳清楚地記得,當時投資200萬元的店面,只募得1.5萬元。這時,又是郭書記站了出來,他多方協調解決資金,終於讓馬秋鳳的粉條店先開了張。僅僅半年過去,粉條店生意紅火,一下子便賺了幾十萬元。「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缺錢了,書記又讓我去找村民談入股的事情,這一次大家爭相入股。」 馬秋鳳告訴記者,書記當時說,「咱們創業的初衷不就是為了共同富裕嗎?」

記者在袁家村看到,村裏每一家店門口都公示了入股信息。這種「全員入股 生意共享」的股份制經營模式,真正實現了全體村民和全體商戶利益均沾、共存共榮。「打個淺顯的比方,如果一戶村民同時入股了十幾家店,那他只會穩賺不虧。而對於商戶來說,由於股份多元,即使是自己的店虧損了,其他店舖也會來補平。」馬秋鳳說,這就是共同致富最好的體現。

獨特機制 抵禦風險

十多年間,袁家村漸漸成為內地鄉村旅遊的頭部品牌,馬秋鳳的生意也一年比一年火。去年,馬秋鳳共銷售了68萬斤粉條,銷售額達900多萬元。對於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馬秋鳳坦言有影響,但如果從經營角度來講,又幾乎沒有影響。「雖然暫停營業兩個月,但復工兩個月,我們不僅補了回來,同比銷售還增加了不少。」而袁家村這種抵禦風險的超強能力,在馬秋鳳看來,除了股份制,還有袁家村獨有的全產業鏈經營方式和但求最好的經營理念。

自產自足 保證品質

馬秋鳳領導下的袁家村農副產品聯合合作社,除了統一管理、統一調配資源、統一分配利潤之外,還擔負起質檢員、紀檢員等多重角色。「袁家村一直倡導綠色安全食品。」馬秋鳳笑稱,當下村裏除了不產鹽之外,其他食品都實現了源頭到餐桌閉合式的自產自足。「我們從源頭抓起,麵粉、辣椒、油、醬、醋等,都原汁原味、貨真價實質優。」在採訪中,馬秋鳳指着店裏酸辣粉所用調料說,這種花椒市場價88元一斤,很多城市居民家裏也不會買這麼貴的。「商舖不用繳納房租,所以大家就把這部分成本用到原料上,遊客一品嚐就明白了。」

在袁家村,所有的業態基本沒有重複,一家一品既避免了惡性競爭,也保證了品質。馬秋鳳說,袁家村的股份制讓大家錢包滿滿,而堪稱極致的經營,則讓袁家村在任何風雨下,都有一種「我自巍然不動」的從容。「袁家村的核心品牌就是原創,可以學習但沒人能複製。」如今,馬秋鳳在村裏買了3套房,把父母和妹妹都接來了,就連在北京工作高薪收入的兒子也被她叫了回來。「跟對了領導,選對了平台,袁家村已成為我們家一輩子的事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