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演《親親24孝》的演員黃曉暉原本是一名自由身的演員,疫情前,他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穿梭於各個劇團進行演出或校園巡演。從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十年,他從事表演這份工作便長達十年,「表演從來都不是穩定的行業,但是倒不會缺工作到這個程度。」黃曉暉介紹道,以舞台表演為主要職場的演藝畢業生往往前三年是最風光的時候,「那時候處於每個劇團都會嘗試的階段,每一天工作量都很大,全香港跑,從沙頭角到港島南都有可能。」以他個人的經驗來說,三年「嘗試」的生涯雖有時間、體能的大量消耗,倒也在其間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定位或劇團,從而趨於相對的穩定。
然而,新冠肺炎的到來,卻打破了這一份穩定,「目前已經不能用工作量少來形容,直接就是完全沒有。」不單單是劇團的工作,黃曉暉於學校的巡演工作或者教授表演課程,亦隨着學校停課戛然而止,「唯一剩下的工作是我平時有寫舞台劇本,還可以偶爾以線上的方式去教課。」這樣的工作獲得的報酬對於他來說顯然是杯水車薪。
數月前,政府宣布對各個行業進行補助,但這一份救助卻無法落在黃曉暉的頭上:「我們自由身的演員得到的補助很少,目前能夠申請到的只有7,500元的津貼。」他自言幸虧太太並非同行,靠着另一半還算能夠勉強維持家庭的開支,但心裏確實感到不理想。黃曉暉說:「其實日前政府針對我們這個行業的幫助對象主要是大型的劇團,放長遠來看即使疫情緩和,也會針對這些機構開展積極的活動。」但他認為除了經濟上的直接資助外,「擴寬僱主的生路」亦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對策,「只有『僱主』(小型劇團等)有了工作、平台,才能提供出工作機會給受僱的人。」黃曉暉說。
目前,黃曉暉積極為《親親24孝》直播版作準備,他認為這不失為一個在逆境中自救的方式: 「這個舞台的呈現方式是很特別的,因為它多了一些鏡頭,而這個鏡頭會給表演帶來很多幫助。」過往也有將演出過的舞台劇拍成片,放在網絡平台讓人觀看,但往往與現場看有相當的落差,而這種「直播」的方式,能夠讓觀眾產生現場的感受。「疫情不會突然之間消失,在這個延續的時間裏,我們不能夠停滯,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他說。
除了直播舞台劇的準備之外,黃曉暉亦用了一些賦閒的時間去沉澱,當作是找回自己過往十年忙碌的「裝備時間」,而對於新的方式,他表示有信心,「當然不能期望觀眾有如現場表演這麼多,但我認為香港的觀眾接受能力是很強的,舞台不會死。」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