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大細路劇團曾受惠於多個資助計劃,包括抗疫基金項目、香港藝發局的藝文界支援計劃、「保就業」計劃,以及民政事務局的演出支援等。如果疫情持續,希望政府在什麼方面繼續提供支持?
「真的要救我們,好像除了直接派錢,並沒有其他什麼更好辦法。」冼振東無奈地說。現實些看,如果劇團能正常開工,演出和學校巡演及工作坊project能如常舉行,劇場人都可盡力自力更生、抵抗時艱;然而現實無奈之處正在於,「現在(停頓),什麼都做不了。」大家惟有捱下去。但他讚揚藝發局反應迅速,例如推出「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藝團及藝術家發展數碼或虛擬的藝術內容 (數碼製作)。「反應很快,申請亦便捷,不需要其他太多資料。」
林英傑則表示,在第一波疫情來臨時,就曾與香港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議員馬逢國討論劇場界的處境,「我們不像餐廳,餐廳已經很慘,但是未至於完全不能做(生意);我們則是完全關了,而且往往去到快要開演才突然剎停,很要命。」然而面對困境,他提醒自己要盡量抱持樂觀求變的心情,「我們很感恩,好彩的是我們在大埔藝術中心這裏有個shelter,可以很安心,甚至還可以搞小型演出;另外我們仍然是牛池灣文娛中心場地夥伴,以我們這麼小的規模能book場到2022年,真的很感恩。」在現有的情況下,劇團能做的惟有堅持創作,「見步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