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序波
昔黔中民諺云:「華家的銀子、唐家的頂子、高家的穀子、樂家的才子。」則樂府濟濟多士矣。樂家第一代為樂永隆,字海平,商人,清同治年間,由貴州黃平縣輾轉遷居省垣,居今貴陽市黔靈西路築樂家大院。第二代為樂永隆四個兒子。長曰嘉藻,字采澄,舉人,先後參加「公車上書」、辛亥革命,為貴州諮議局首任議長,遊走在政、商、教三界,被稱為「讓茅台酒名揚世界的人」,著有《貴州黨爭事略》、《香雪堂文》、《香雪堂詩》、《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的開山之作)等。次曰嘉荃,字良丞,秀才,著有《湘夢樓詩稿》、《碧窗楚影詞》等,「留下百餘冊日記(皆藏於貴州省博物館)」(王堯禮語),黔中知名學者陳琣w、李獨清等皆出自其門下。三子嘉芸、四子嘉芹皆有聲名於時。第三代的樂森璕,曾任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當選首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第四代的樂黛雲,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第五代的樂鋼,現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亞洲研究系教授兼主任。
樂嘉藻(1867-1944)生在近代劇變之世,而毅然投身於中國改革的浪潮,終生以救亡圖存、富國強民為念,其言其行,令我欽佩。餘生也晚,2013年貴州建省六百周年之際,省媮|辦題為「六百年貴州不能忘記的人」大型歷史人物畫展,才在展館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樂嘉藻畫像。其面容清嚏A神情剛毅,眼如焱電,英氣逼人。遙想樂氏早年參加「公車上書」,上書光緒皇帝,因「其措辭激烈以至軍機處留中不發」;晚年因梁思成駁議《中國建築史》,語氣輕薄,又奮起辯駁。真可謂面如其人矣!
樂嘉藻為樂家第一代讀書人,勤於撰作,視日記為日課,數十年未嘗中斷,且所記甚為詳細,長者達兩三千字。尤為幸運的是,樂氏日記保存良好。如同魯迅謂太炎先生為「有學問的革命家」,樂氏可謂「有商業眼光的讀書人」或「有文化的革命家」。其百年前所寫的日記,殊具史料價值,其中一些細節,堪稱中國近代社會史之絕佳材料。除關於袁世凱、孫中山、黃興、梁啟超等人的見聞記載外,更多的是參觀南洋勸業會,又至北京、南京、上海、天津、武漢、長沙等地尋訪典籍、字畫、古董,考察當時的社會、商業,所見所聞,靡不記錄。後人循其日記,不僅能了解其人其事,更能從中窺見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生活及其變遷。
舉《庚戌旅行日記》為例,起於庚戌年三月二十二日(清宣統二年,1910年5月1日),迄於十二月十五日(1911年1月15日)。樂氏此行,目的地主要有二:一是北京,流連廠肆,訪書看磁;二是南京,觀南洋勸業會商品展覽。庚戌旅行,前後歷時八月又八日,所記路線及沿途見聞,可作為研究近代交通史、人文地理學的材料。
樂氏到京後第二天,先至瑞蚨祥鴻記購衣(「價一百元」),又「至同仁醫院看病就醫」。因要寫磁器史,買磁器是大宗。6月16日,「至廊房頭條德聚興看舊磁,買得仿雍正五彩填金小瓶,三十元。雍正粉彩花鳥茶杯四,八元。雍正青花煙壺,五元。嘉慶五彩壽桃盤二,六元。道光青花花觚一,二元。道光三友煙壺,四元。彩華堂二彩果二,十元。寶善堂八方茶杯一,二元。即託店伙僱騾車同坐還寓,價銀付店伙持還。」6月23日,「飯後與王升坐洋車至琉璃廠,在德珍齋買得雍正豆采即青花加彩果盤一,十元,連架。」7月8日「早七點鐘至琉璃廠德珍齋,再觀鄒小山花卉冊,與價八十元,不售。至德聚興取煙壺,補價十元前交三元。」記載所購清代器物、價格詳細,實為研究中國陶瓷史、經濟史的珍貴材料。
至琉璃廠訪書、買書亦是要事。7月17日,「飯後,至沙土園與何厚甫議定《宋文鑒》修整之法,並將《陶集》退還。出至德珍齋看扇面數十頁,無一佳者。看舊錦數段,亦不佳,遂出至正文齋看書。《古文淵鑒》係開化紙印,嫌天地頭稍短,其初印東雅堂《韓文》亦嫌稍短。元刻《李太白集》,余視其紙墨非元也,以楠木匣盛之,裝潢甚麗。弘治本《曾南豐集》、開化紙印之《四朝詩選》,皆致佳。余僅與購《蘇欒城集》,以三十五金成議,約二十日往取。且託其覓《嘉祐集》、《東坡七集》等。其掌櫃甚年少,姓杜,號郁芬,人甚活潑,言《貴州通志》及《雲南通志》曾賣過百金一部。又言何厚甫為人太利害,有渾名曰『何漂』云。」7月18日「視其汲古閣《元十家集》,刻不甚精。」所載書籍、畫冊、書冊價格、版本、行市,堪稱研究中國書籍史、版本目錄學、社會經濟之絕佳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精於商業的樂氏從訪書中發現了商機:8月2日,「桂生言北京楮樹最多,因議設由貴州僱匠人來京造白綿紙,當易銷行。因取明印《宋文鑒》所用之白綿紙考之,貴州未嘗不能造。又浙江開化紙,相其肌理及其韌性,亦是楮紙。其言設在北京造楮紙能及此兩種紙者,當不愁無銷路也。」若二人所議果可行,則近代中國造紙業、圖書業,恐將是另一番景象。
南洋勸業會是吾國歷史上首次舉辦的「世博會」。時間是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會址設於南京,佔地700餘畝。展品達百萬件,吸引了30萬海內外觀眾,總成交額數千萬銀元。時人稱之為「我中國五千年未有之盛舉」。
樂氏到南京,目的在參觀南洋勸業會商品展覽。因此樂氏在寧43天中,幾乎天天穿梭於各館之間,參觀各館商品種類,記其形制、色澤、特點及其實用性,比較不同產地同類商品之優劣,尤其關注本省有一定優勢的商品如皮紙、絲綢、漆器。歷觀湖北、山東、浙江諸館,樂氏頗為自豪:「余在館中前後所見皮紙,未有如黔中之佳者。」10月29日,樂氏在漢口與貴州老鄉柴光廷談論貴州經濟,可證此論。「光廷言貴州牛皮、棓子生意,全省不上一百萬,而湖北布之銷貴州者歲在二百餘萬。煙既禁種,黔人生計愈蹙,須謀補救之法。余告以惟有山絲、府綢氣魄較大,銷路既不可限量,貴州養蠶織綢僅亦有推廣之勢,惟須改良合時方可。至於礦業,目前人財兩乏,恐難猝辦。」其心念本省經濟之發展與改良、國家經濟之發達,於此可見一斑。
樂氏離寧時,抒懷道:「八點半鐘至南京下關。泊舟處正對獅子山,電燈所集南洋勸業會牌樓,儼然在望。鍾山為山所蔽不見,西山頭為儀鳳門卜。門前火車站亦不見,但見大觀樓及各旅館綿~岸上。遙想獅子山後,勸業場之絢麗,城南之繁富,如在目前。流光如駛,又向此間盤桓四十餘日,他年感舊,此為最不能忘之境也。......舟開行後,漸見鍾山自獅子山後轉出,次見秦淮河口,蘆洲布帆荒逸如畫,再見清涼山其上翠微之亭峭立,再上平野一碧,遙山送青而已。還艙暫息,想像不置。」
樂氏《日記》第一冊所載之風景如此豐富多姿,引人遐想不已。第二冊年內有望出版,更使人引頸翹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