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鏇出來的花朵

2020-09-01

若 荷

五月,蜀葵花綻出第一支花蕾的時候,我們走向一座陽光灑滿的小院,秸桿做成的曬簾斜倚在院牆上,一張張晶瑩剔透的粉皮呈現出渾圓可愛的形狀。小院的主人叫李瑞友,他住的這個村子名叫李家北山村,坐落在山東省蒙陰縣聯城鎮。舊時這堿O蒙陰縣城的駐地,後縣城東遷,聯城和其它村莊合併為鄉,再為鎮,是與蒙陰、新泰、平邑三縣的交界地。

聯城歷史悠久,是秦時大將蒙恬的故里。蒙恬出身名將世家,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朝大將,蒙氏家族也深得始皇專寵,任命蒙恬分管軍事在外統兵,蒙毅掌管朝政在內輔佐,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成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弟弟蒙毅執法嚴明,從不偏護權貴,以致得罪了內侍趙高。公元前210年冬嬴政遊會稽途中患病駕崩,趙高擔心公子扶蘇繼位對自己不利,就掩蓋始皇去逝的消息,與胡亥密謀篡位,逼迫李斯與之合謀假造遺詔,賜扶蘇和蒙恬自盡,並陷害蒙毅,將其殺害。

日昇月移,世事變遷,歷史的車輪匆匆輾過,漫長的歲月改變了世上許多的人與事,但無法改變的是歷史的記憶,更改變不了一種叫做物質文化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山東的粉皮。作為粉皮的發源地,在山東,有些村莊家家戶戶都會製造手工粉皮,藉此度日,繁衍生息,李家北山也不例外。

其實,李家北山和曾經貧瘠的沂蒙山區一樣,土地瘠薄,只依靠種地打糧是發展不起來的,更不會集體走向小康之路。只是,蒙恬故里的人們,歷來具有一種風骨,他們從不向命運低頭,就像一枚紅薯,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以另一種方式開出花來。各種手工藝製作,各種飲食材料的加工興起,讓面朝黃土的日子不再苦累。我從參加工作進城以來,聯城這個地名在印象奡N是較為富裕的代稱。粉皮最早見於北魏的《齊民要術》,據記載,先是在山東流傳,明代開始遍及大江南北。製作方法和材料也因各地飲食習慣和差異多種多樣,如大米、小麥、紅薯、綠豆、馬鈴薯、豌豆等,並有了鮮、乾兩種產品問世。鮮的方便於即食,乾的方便於運銷和存放。

山東的粉皮,大都以乾皮為主,原材料為紅薯或綠豆磨出的澱粉。如今,粉皮作為傳統美食,已躋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經濟易做,適口不膩,可用於豪華宴會,也可豐富普通百姓的餐桌,是我國餐飲行業中葷素相間的食材完美百搭,因其凝聚虓磽a的風土人情,蘊藏茷p重的飲食文化,從而成為宴請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秋天是收紅薯的季節,繁忙的秋收剛過,家家門前便支起一口大鍋,豎起晾曬粉皮的曬簾,新一輪的粉皮加工便開始了。隨荅皞▽粉漿子的鐵勺一提一落,雲纏霧繞中,鏇子開始了在沸騰的開水中迅速的旋轉。慣力的作用下,粉漿四散,形成一個標準的圓鋪展在盤底,數秒後,原本糊狀的粉漿均勻凝結,而後將鏇盤放入清冽的冷水中一劃,一張凝脂般的粉皮脫身入浴,撈出輕抖,貼在曬簾上晾曬幾日,薄似蟬翼的粉皮便做成了。李家北山的粉皮離不開沂蒙山區的地下水,這堛漱s,是由麥飯石的岩石組成的。麥飯石,本就是一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以這樣的水灌溉生長出來的紅薯,這樣的水加工出來的粉皮,怎能不口感佳美?

前幾年,還見有人推茪p推車在街頭小巷堨s賣,一摞摞粉皮綑綁在車架子上。但這種賣粉皮的方法銷量少太落後,只用腳板走不出幾個村莊。近些年,政府積極為粉皮產業找出路,組織群眾成立粉皮加工協會,在原料的購進、加工、製作上下功夫,利用網絡工具下單接單,一部手機一個程序,就讓原本只在當地銷售的粉皮走遍天下了。

眼下原不是粉皮加工的季節,但由於供不應求,所以李家北山人還要在院子埵ㄛ﹛C家堣H手多的,各自分工,一邊將新鮮紅薯打磨成澱粉,一邊進行揮灑自如的成品加工、調漿、晾曬、打捆等十幾個工序,一幹就是好幾個時辰。我到另一戶人家參觀時,男主人和老伴正在一口熱氣騰騰的大鍋旁忙活荂A女人將一隻擦抹錚亮的鏇盤舞成花,男人則在一邊打下手,起皮、晾曬,往簾子上鋪展剛剛旋出的成果。李瑞友中學畢業就開始跟茠蠸學做粉皮了,最初是在合作社,後來支起自己的鍋建起了一個小作坊。其實,那些作坊也早已不再叫作坊了。在早,作坊是屬於生產隊堛滿A收入歸大集體所有,如今傳承到現在,已成為獨家經營的產業,搭一個遮雨擋風的大棚,撐起一排排曬架,磨漿機磨出細膩如膏的澱粉,一個嶄新的「作坊」就可以開張了。

百年歷史的李家北山的粉皮,從打糊、上鍋、起皮、晾曬都是手工製作的,做出來的粉皮口感筋道,久煮不黏、不碎,堪稱上品。因為使用的是老手藝,一天下來產量也不過百十斤。儘管手工製作已逐步被機械生產所取代,但是在李家北山村,傳統手工製作粉皮的手藝仍然在家庭成員中傳承荂C

新作坊擺脫了古老笨重的原始木器具,節省了加工粉漿的時間與人力。磨漿不再用粗老笨重的石碾子,大鍋底下用的是新式灶,木柴燒水的傳統早已被淘汰,燃料也換成了煤或天燃氣。作坊堙A鏇盤閃動,水汽氤氳,液態的粉漿在沸水媥悟T,彷彿是生命的昇華。面對曬簾上那些質地純淨的粉皮,你會迫不及待地掀下一片大快朵頤:將圓圓的粉皮折疊,剝一棵大b捲進去,抹一勺醬,一張粉皮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吃完神清氣爽,唇齒留香。

名聲在外的李家北山村的粉皮,成了村民依託致富的特色產業,粉皮的加工和緊俏,也導致了紅薯價格的攀升,原先撂荒的土地又被人們記起,通過整治成為良田,大家選擇產量大、出粉多的紅薯種植,使原本貧瘠的土地,不僅收穫到纍纍碩果,還在人們的辛勤勞作中,播種出共同致富的花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