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中華字經》四千字

2020-09-14

潘國森

傳統蒙學經典因為受到其時代局限,難免不盡切合二十一世紀中國小孩的學習需要。比如說《千字文》在南朝時成篇,《三字經》則一般認為是宋代的作品,相當久遠。《千字文》的「漆書壁經」連大學生也吃不消,《三字經》的「文中子」也嫌過於冷僻。「漆書」指道家經典《莊子》;「壁經」指《古文尚書》;「文中子」是隋代大儒王通(584-617年),倒是他的孫子更為人知,就是初唐大詩人王勃(659-676年,「初唐四傑」之一)。

上回介紹了《千字文》成篇之後面世的一些「四言詩經體」蒙學教材,水平都及不上《千字文》。今回要介紹鄭州大學郭保華教授(1956年生)所撰的《中華字經》,全文四千字,分成四部分,只有二十字重複使用。

若以文學鑑賞的角度而言,《中華字經》當然及不上周興嗣的《千字文》甚遠,但是作為基礎教育的統一教材卻十分合適。通篇按傳統蒙學經典的分門別類,由「天文」、「地理」開始,然後「人倫」、「大道」、「歷史」……後面還有「司法」、「犯罪」、「冶煉」、「化學」等等。簡直就是中小學教程的濃縮版。

第一部分第一課〈天文〉如下:

「乾坤有序,宇宙無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晝白夜黑,日明月亮。風馳雪舞,電閃雷響。雲騰致雨,露結晨霜。虹霓霞輝,霧沉雹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令應候,寒來暑往。」

讀者如學過《千字文》,當會感到有些句子似曾相識。《千字文》有「雲騰致雨,露結為霜」,「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作者自定用字不重複的規矩,有時要「省文」;《中華字經》則無此限制,而不能寫得好過周興嗣的,借用過來也無妨。筆者在拙著《潘註千字文》談到「秋收冬藏」時,例必介紹上句的「春生夏長」。

乾坤二卦出自《易經》。二十世紀讀書人較多諱言「易」,現時大學本科不教,研究院也不一定有開易經課,只有少數「老教授」在研究。倒是民間因為要學習傳統的「術數」(醫、卜、星、相)而更受歡迎,真是「禮失求諸野」了。今天小孩子學「乾坤」,稍知中國人的陰陽學說即可。乾陽坤陰,天地分陰陽則天陽而地陰,男女分陰陽則男陽而女陰,時令分陰陽則晝、春、夏為陽而夜、秋、冬為陰等等。小學生也可以學習成語「扭轉乾坤」。清華大學校訓出自《易經》:「天行健(乾)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內含一陰一陽、一動一靜的哲理。

至於「斗柄指航」,在古代是以夜空的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現在中國人普遍都知這個天文小常識,可能是因為「我的朋友查良鏞」在他的名著《射鵰英雄傳》中虛構一個「天罡北斗陣」。到了二十一世紀,說到「斗柄指航」,還可以向中國小孩介紹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呢! 「蒙學經典」之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