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最近,香港報紙出現了「旅遊氣泡」的新字眼,但絕大部分報紙都沒有正式介紹「旅遊氣泡」的來源和原意。讀者只能估估吓,猜想「旅遊氣泡」的真正意思。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近日大談香港與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十多個國家討論「旅遊氣泡」問題,還說與泰國、日本談得較深入。邱騰華表示最優先的會是兩地有承認的測試標準,如上機前通過雙方同意的測試、報告結果等經航空公司和運輸單位轉達,抵埗後對方有權要求再做測試,至於「什麼人士優先出行反而次要」。他透露現時與泰國和日本商討得較深入,其他地方則有交換信件,估計經商人士會優先獲得旅遊氣泡的安排。但是,五眼聯盟的國家,立即表示沒有和香港討論這些問題。這也是情理之中,五眼聯盟正在因為「香港國安法」已經在制裁香港,並且宣布中止了引渡條約,怎麼有可能幫助香港復甦旅遊業?
「旅遊氣泡」來源於英文Travel Bubble,Bubble可以解作泡沫,或者氣泡,但是這樣翻譯完全不能反映旅遊業中的專業用語的真正含意,Bubble應該解作圈閉的旅遊運作,或者稱為旅遊小圈子。隨着世界許多地方新冠肺炎疫情放緩,歐洲一些疫情差不多的地區之間正在商討互相開放邊境,讓雙方的旅客可以在這些地區之間旅遊或工作,而不需在入境後進行隔離。歐洲人稱之為Travel Bubble,最早實行旅遊安全圈子的是位於歐洲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已經互相開放邊境。另外正在準備設立「旅遊氣泡」的地區包括澳洲、新西蘭和新加坡,還有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等。
英國則比較靈活,使用了「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的字眼,通俗易懂。英國打算與法國設立「走廊」,容許雙方旅客入境後不需進行自我隔離,但英國和法國之後疫情升級,不得不暫停有相關計劃。英國商界和大學這星期要求當地政府加緊與外國政府商討,向一些來自疫情不太嚴重地區的旅客開放邊境。他們指出,如果英國不能重新加強與外地的接觸,將很難恢復經濟。
目前大部分「旅遊安全圈」都仍然在商議中。另外,一些沒有陸地連接的地區也正在考慮設立空中「旅遊走廊」,利用飛機將兩地連接起來,這些地區的旅客抵達目的地後同樣不用進行隔離。但各地的「旅遊安全圈」開放的程度不一。芬蘭和愛沙尼亞早前局部開放邊境,但只限於商人、學生或教師,遊客則不包括在內。
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也準備實行「旅遊安全圈」,但目前僅限於一些特殊人群,要大多數人都能通關,條件是實行「健康碼」能夠互相承認,收費調低逾200元,而且要求旅遊者確定沒有患上新冠肺炎病毒後才可獲豁免,不用接受強制隔離。目前香港地區大概仍然有100個隱形的病人沒有調查出來,成事的機會並不大。
新西蘭在6月份已經出現了零感染。能夠降低傳染率是因為提倡Bubble鄰里關係。Bubble是指圈閉的鄰里的運作方式。新西蘭政府着眼既要努力控制病毒,但又要保護公民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新西蘭的Bubble對英國而言,可能是最有價值的經驗。新西蘭政府在實行封鎖時,他們首先考慮到了最需要幫助的有困難的人,為他們設想,Bubble並不是最想與之共處的鄰里。英國大學考察了新西蘭的Bubble計劃,認為新西蘭政府處事的方向遠比英國為佳,兩者的人文關懷落差很大。在英國,政府只通知老百姓要留在家中,不要出街,其餘的一概不理會。新西蘭在小區的封鎖期間,處處考慮弱勢社群所需要的善意和關懷。其實,最早實行這種社區互助關懷的是中國。中國早在1月份就這樣做了,送藥送菜,照顧老人。新西蘭到了6月,才推動這計劃。
奧克蘭攝影師Shona Dey曾花費了一個月時間來記錄奧克蘭Sandringham區域內,不同Bubble的生活。首先,Dey拍攝了自己Bubble的照片,然後發布到當地的Facebook小組,並告知小組成員,如果想要拍攝自己Bubble的照片,可以聯繫她。每個Bubble都必須在她家的步行距離內,這樣她才不會違反4級封鎖的規則。「我只需要帶上輕便的設備,並與每個Bubble保持安全距離。通常我會讓他們走到窗戶前或門口。」Dey已經在Sandringham居住了12年,這次有機會可以結識與她同社區的鄰居們,讓她覺得「這真的很有趣」。「有一個Bubble是由兩個鄰居家庭組成的,都有小孩,他們在封鎖前決定組建一個Bubble,因為一個人是Essential Worker。我也驚訝於多少Bubble中都有貓和狗。」居民之間表現出善意和關懷需要幫助的人,並非所有資本主義國家能夠做到。西方工業社會的致命傷是鄰里之間比較疏離,並把隱私權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不肯信任鄰居。
奧克蘭AUT和倫敦經濟學院聯合發表了《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Bubble中的生活》的調查報告,而與此同時,英國正考慮提倡被認為是世界第一的新西蘭Bubble系統。研究同時發現,絕大多數新西蘭人為遵守準則做出了認真的努力,並對違規行為感到罪惡。研究報告說︰「它只顯示了新西蘭社會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們調查的所有Bubble中,都充滿了希望和樂觀,並對生活在新西蘭感到高興。」
香港則缺乏這種條件,攬炒派每一天都在製造謠言、猜疑和衝突,弄到社會內部雞犬不寧。遊客被攬炒派辱罵和驅趕,旅遊業因此拍烏蠅。如果香港錯用了Travel Bubble,其意是「旅遊業一鑊泡」,才貼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