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與釋義
上面的經典名句,出自《禮記.中庸》第二十章。「博」,廣博、廣泛。「審」,詳細、仔細。「辨」,辨別、分析。「篤」,切實、堅實。全句的意思是: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切實地履行。
體悟與應用
上面《中庸》的話,是承接「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而發揮的。古聖賢人,想達到「誠」的道德境界,因而選擇好的、正確的事去做,而且堅持到底。我們要問,要怎樣才可以作出美善而正確的選擇,選擇後又如何做呢?這句話就是答案了,從「知」與「行」兩方面提供了一階段接一階段的步驟和方法。
廣博地學習,我們才能全面掌握;詳細地求教,我們才能消解疑惑;慎重地思考,我們才能內化昇華;清楚地分辨,我們才能了然優劣。以上過程,前兩者是「外求的工夫」,後兩者是「內省的工夫」,經過「學」、「問」、「思」、「辨」的外求與內省,我們才可掌握真知灼見,但只有在切實地履行,真知灼見才不至於流為「空談」。「知之真」,「行之篤」,我們的氣質才會變化,才會日漸提升。
原文的後面還提到一個關鍵的「措」字。「措」是擱置、停止的意思。我們除非不「學」,學不會就不停止;除非不「問」,問不明白就不停止;除非不「思」,思考不出結果就不停止;除非不「辨」,分辨不清楚就不停止;除非不「行」,實行了不見成果就不停止。我們先有了這心理上的「堅持」,才不會半途而廢。
釋義及應用由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撰寫,教育局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