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老人院曾爆出多個感染群組,為避免交叉感染,院舍員工的防護裝備至關重要,一件能夠重複使用、具高保護性的舒適保護衣,更具實用價值。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早前獲政府特別抗疫項目資助,研發出清洗30次仍保持九成抗菌效果的保護衣;其防水性質更有助「彈走」飛沫,避免細菌粘附在保護衣上,亦兼具舒適、環保等多重優點,或能成為抗擊病毒的有力助手。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口罩、保護衣等醫療保護物資儼如「兵家必爭之地」,在疫情蔓延全球下,為紓緩物資短缺的問題,延長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壽命可謂有效方法之一。理大團隊早前便獲得創新科技署特別抗疫徵集批出約170萬元資助,以改良研發「可使用在老人院環境中可抗病毒、可清洗、能重用的保護衣」項目。
用料棉布舒適又防毒
帶領研究的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教授簡志偉指,雖然即棄保護衣具高保護力,但主要以「熔噴絲」為材料,穿起來會感到翳焗、不透氣;因此其研發的新款保護衣以棉布為材料,並在布面添加「防水、防菌混合塗層」,既舒適又防毒,「當『陽離子抗菌劑』碰上病菌、病毒的負極,即會撕破病菌外層,起到殺菌效果。」
簡志偉表示,經過測試驗證,抗菌劑有效殺滅新冠病毒、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H1N1等病毒及病菌,「新型保護衣經過一般加消毒劑、高溫乾布等程序清洗30次,抗菌率依然能維持至少九成」。他表示,由於老人院等場所的安全風險較低,故抗菌效能已能提供足夠保護,「其實根據醫管局的一般洗衣程序,洗52次、甚至104次,抗菌效能都能接受,但洗那麼多遍衣服會變『霉』,所以洗30次就更換較『穩陣』。」
防水塗層「彈走」飛沫
簡志偉指,團隊於2018年已成功將抗菌塗層添加到棉布上,箇中關鍵在於防菌技術的耐用性,「我們花了大量時間重複試驗,利用各種物料、溫度、條件去試,既不能破壞棉布透氣、舒適的特性,又要維持抗菌效果。」而針對新冠疫情,團隊又為新型保護衣特意加上了防水塗層,飛沫、液體等亦會輕易被「彈走」。他解釋道,通常病毒都被飛沫包裹着,若水分停留在衣服上而不及時清理,便會增加傳播風險。
至於成本方面,簡志偉表示,「一件即棄保護衣約10元;若以穿30次計算即需要300元,但新型保護衣一定不需要300元那麼高。」他提到,疫情發展會導致一次性保護衣進出口受影響,若將來能大規模生產,即可減輕市場對即棄保護衣的需求,亦能減輕堆填區的壓力,「新型保護衣是棉質,故容易分解。」
由於新型保護衣會多次穿着,一般人對於衣服有尺碼要求,故保護衣有大碼及中碼可供選擇,團隊並為衣服加上塑料扣,增加耐用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