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文森 ) 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實施新安排,規定審批成功的僱主,需於接到審批通知後的兩天內於網上再確認申請。該計劃秘書處解釋,新增安排目的是讓第一期獲批並有裁員的僱主,在衡量第二期可能被扣罰款因素後,再決定會否徹銷申請。另外,政府早前表明本財政年度財赤高達3,000億元,公共財政艱難,未有計劃推第三期計劃,勞顧會僱主代表郭振華指出,部分較受疫情打擊行業,如零售和餐飲,若沒有政府支援,可能捱不住,在11月之後或出現裁員或倒閉潮。
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共收到逾18.4萬份申請,包括逾15.8萬名僱主及超過2.6萬多名自僱人士,其中約九成僱主早前成功申請第一期工資補貼。
在第一期保就業計劃,僱主收到秘書處通知獲批消息後,最快兩日後可收到工資補貼的款項,但第二期計劃則新設一個步驟,當僱主成功申請後,要按秘書處發放的電話短訊指示,於兩天內登入網上系統確認,申請人可選擇同意決定、上訴決定或取消申請。秘書處迄今已通知逾10.2萬名成功獲批第二期工資補貼的僱主,截至上周五,共約2,000名僱主對獲發的補貼金額提出上訴。
料有僱主取消或檢視申請
秘書處發言人指,若申請人同意審批決定,最快在收到電話短訊後的5個工作天收到相關款項。成功申請僱主即使沒有按指示於網上確認,同樣會收到工資補貼,但較需時,最快於收到電話短訊後的10個工作天內收到款項。發言人解釋指,多一重步驟,是因為若僱主第一期有裁員或其他違規等,第二期會被扣回罰款,預計有僱主會取消或檢視申請,因而設立機制。
若無支援 部分行業捱不過11月
兩期的保就業計劃要求申請的僱主半年不裁員,直至今年的11月。政府早前已表明暫無意推第三期計劃。郭振華昨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沒有政府的支援,個別較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或捱不過11月,「沒有第三輪保就業計劃,若到時疫情仍持續影響,相信結業的情況會較嚴峻。過年時節,是飲食業、零售業等的旺季,需要辦年貨或有較多宴會、買新衣服等等,如果疫情未退、限聚令仍維持,相信大家都可預測到這些消費會大大減少。」
另外,最低工資「兩年一檢」遇上疫情,有消息指資方希望維持目前時薪37.5元的水平,郭振華認為,今次檢討帶給市場的訊息是面對經濟困難,勞資雙方都和衷共濟,這較是否加薪更為重要,「達不到共識,結果就是凍結,無共識,就原地不變,這個訊息能夠帶給社會、所有持份者,知道現在勞資雙方都因為經濟困難,要和衷共濟。」他認為,如果下次檢討之前已出現疫後經濟反彈,市場會自行調節,必定會以較高工資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