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作業簿:不同的聲音

2020-10-02
■帶媽媽遊車河。 作者供圖■帶媽媽遊車河。 作者供圖

林 作

我有個喜好,就是跑去香港各大留言區看關於我的留言。而有關我的總是頗多。你說是我製造話題也好,或是我自己生活多姿多彩也罷,反正我分享我的生活,很多網民就會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例如最近的講西裝、講老爺車、講女友、講媽媽等。我不是想,更沒有能力逐一對他們的留言和評論作出回應,但我可以講幾點我的感受。

首先,就是從文字上看,太多人將我的事情過於當真。從中可以看出,香港人沒有什麼幽默的能力,去看出我真正的用意,或者至少網民們沒有這個能力。雖然依我看來,網民就是反映普遍社會的心智。太多的人以為我是認真的、我的言論都是百分百反映着我的全部。這是很愚蠢的,等同於總是只看某份報紙就覺得該報紙報道的就全部是真理一樣。

第二,就是可以看出在網上不容易能夠有不同的聲音。十九世紀維多利亞年代的政治哲學家米爾,曾經說過,當人人的聲音都平等,達到所謂民主的時候,有趣的是,意見不會百花齊放,而是變得更需要合群,甚至「被合群」。我發現,很多網民的留言,都是抄襲其他人的,很多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偶爾其實有相反聲音出來,例如說其實看得出來只是我的把戲、玩笑,或者明白我的用意是娛樂一下大家,但你會發現,這種聲音基本上被持相反意見的人選擇性失明地略過。對,這種聲音並不會惹來攻擊、聲討,而是無視。反對我的人只會看到他們同聲同氣的東西。

然後呢?支持我的、欣賞我的人其實大有人在,但石沉大海的留言,他們就不再留了,因為寫了等同白寫。所以你看到的網絡留言情況根本不是反映真實,只是這個遊戲注定負面的內容才會被壯大。

可幸的是,我早已看透這一切,更是在玩弄着這一切。好玩好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