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數千名有申請第一期保就業計劃並獲批補貼的僱主,並無申請第二期計劃,令社會關注大規模裁員潮即將出現。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發表網誌指出,申請第二期計劃的僱主數目表面上雖較第一期少,但「計劃裁員的僱主」數目不可單從「申請的僱主」數目變化推算出來,而第二期審批雖未完成,但估計有近16萬名僱主成功獲批補貼,無論僱主數目抑或補貼總額均有可能較第一期多。
羅致光指出,目前並無足夠數字反映「計劃裁員的僱主」與「申請的僱主」數目關係,但在概念上和數字上,「申請的僱主」數目與「受補貼的僱主」數目明顯不相等。他表示,第一期計劃共收到近16.9萬名僱主申請,當中逾15萬名獲批;第二期計劃收到15.8萬名僱主申請,當中14.3萬名是第一期獲批補貼的僱主,預計最終合共有15.6萬名僱主獲批。
有人誤當自動補貼無申二期
他補充,約7,000名在第一期獲批而沒有申請第二期的僱主當中,逾3,000人稱誤會第一期獲批後會自動獲第二期補貼才沒有申請,政府會酌情處理,但不一定獲批,「換言之,第二期最終符合資格的僱主總數,可能介乎15.6萬至16萬名之間,亦即是高過第一期獲批的15萬名。」
他重申,過去半年已不斷解釋,由於疫情來勢洶洶,各行業大受打擊,保就業計劃的設計須「簡、快、省」,否則出台時已為時已晚,現已完成處理近80%第二期計劃的僱主申請。
他以為滿18歲香港永久居民每人派發1萬元、關愛基金為滿18歲並以香港作為定居地而居港未足7年低收入非永久居民派發每人1萬元、關愛基金「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以及派發最多4,000元額外津貼差額的關愛共享計劃為例,指出相關部門即使已盡最大努力,由構思或公布至最終接受申請也需時4個月至11個月。
至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預算案建議撥款200億元以購置多項社會福利服務處所的項目,羅致光指立法會今年6月30日才批出撥款,社署隨即完成跟進工作並在上月底公開邀業主放盤,當完成購置第一批處所後,會盡快公布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