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養生坊 > 正文

適當進補改善體質 冬令進補 注意宜忌

2020-11-17

中醫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飲食養生方面講究「天人相應」、「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適應春夏秋冬四時氣候和晝夜規律,以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 冬令氣候多變,如果身體不能適應氣候變化,則容易得病。適當進補,對改善體質有幫助。《內經》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又說:「冬三月者為封藏。」因此,冬令通常被認為是進補的好時光。■文︰香港中醫學會 徐大基 圖︰新華社、資料圖片

進補是有講究的,不是個個都需要進補,也不是個個都適合進補。進補與調補概念不同,調補包括進補之外,還有調理的意思,對於體質強者或有邪實者,則不一定進補,而需調理以期達到身體陰陽平衡。對於有虛者,則宜適當合理進補。需要進補的也不是千人一方,而是因人制宜。

辨證進補 汗下和清消補

中醫治療方法多種,如汗、下、和、清、消、補等法,進補是屬於中醫治法中的補法。補法是適用於虛損的人士,因此進補的對象是有虛損者,所謂虛則補之,無虛不補。通常來說,補法需要按身體的陰陽氣血虛損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一、補氣

主要針對氣虛的人士。氣虛,泛指身體虛弱,可表現為面色不華、四肢乏力、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癒、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等。臨床氣虛還分為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大棗、黨參、人參、黃耆、淮山等均有補氣作用,可適當選用。常採用黃耆燉排骨湯或黃耆、黨參煲瘦肉,或人參燉服,黃耆燉雞等,也可用黃耆、人參、大棗泡茶飲或煎湯代茶。

二、補血

主要針對血虛人士。血虛多因飲食不調,勞倦過度,情志不遂,失血過多,久病不癒或素體虛弱所致,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等證候。可選用當歸、黃耆燉羊肉等。

三、補陰

適合於陰虛人士。陰虛多因熱病之後,或久病傷耗陰液,或因五志過極、過服溫燥之品等使陰液虧少,身體失去濡潤滋養物質所致。同時,由於陰不制陽,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常見臨床表現為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腰膝酸軟,形體消瘦,咽乾口燥,五心煩熱,盜汗等。陰虛者在秋冬季可適當選用滋陰食物,如百合、枸杞老鴨湯、蜂蜜燉梨,西洋參泡茶等,沙參、玉竹、石斛等也屬於養陰藥可適當選用。

四、補陽

補陽法適用於陽虛者。陽虛主要由於先天稟賦虛弱,勞倦過度,七情過極,損傷臟腑,久而不復;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氣血虧耗;久病、大病之後,失於調養等。陽虛症見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大便稀薄見不消化食物或頑固便秘;精神不振;舌淡而胖,等。陽虛者在秋冬季可適當進食羊肉黃耆煲湯,個別陽虛甚者還可以適當燉服鹿茸等。巴戟、杜仲、肉蓯蓉、鹿茸等均有溫陽作用,可在醫師指導下選用。

氣血陰陽的虛損有時可兼見幾種虛損狀態,如氣血和血虛同時出現,即為氣血虧虛;有的則屬於氣陽虧虛,有的是氣陰不足,則可分別予以益氣養血、益氣溫陽、益氣養陰等法進補。個別人士可能出現虛損表現,同時又有邪實的表現,則常常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給扶正祛邪的方法處理。其進補方式可採用湯劑、藥膳、丸劑、膏滋等。補益中藥通常可與雞肉、鴨肉、豬肉、羊肉、牛肉、水魚、蛋類等進行配伍作為食療使用。一般來說羊肉溫性,可用於畏寒肢冷者;而陰血虛者,則常以鴨肉、水魚等。

進補原則 非人人都需要

進補固然有一定的意義,但並非所有的人士都要進補。合理進補是有益的;如果不恰當進補,非但無益還有害。因此,需要明確把握進補的原則:

一、無虛不補

中醫有重要的治則,就是「實則瀉之」、「虛者補之」,因此補一般是針對虛來說的,無虛者,不要補,均衡飲食就可以了。如果肥胖屬實者,不但不用補,還要進行減肥。

二、補要對證

對於體虛者,補虛要根據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或陰陽兩虛者進行對症進補。同時,還要因人而異,根據體質和病情。及注意陰陽平衡--《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思是補陰或補陽,都要順茬惟庤均A不要傷陰、不要傷陽;做到陰陽平衡,不要偏頗。

三、進補注意

有的人士雖然需要進補,但進補時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如進補的時期與事項︰

外感不補: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影響祛邪治療。

補不傷胃:對於身體虛弱,脾胃消化不良,經常便溏腹瀉、腹脹者,在進補前應首先要改善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營養成分的吸收,否則再多的補品也是無用;反而加重腸胃負擔,或傷及脾胃。

補要吃菜:有人認為進補時吃菜會抵消補益的作用,這並沒有根據。相反,冬令進補時,更應合理進食蔬果,以保持飲食均衡。

進補的目的是補其不足,藉以恢復和增強體內正氣,如進補不足,則效果有限;但如果太過,也會產生副反應。如服人參過量可致興奮、腹部脹滿等;如過服鹿茸或鹿茸類製品,會引發燥熱、面赤等症狀。因此,進補開始時不宜過量,應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緩緩圖效,尤其是定製膏滋、丸劑之類,在定劑之前應取方藥3至5 劑煎湯試服,然後再修定成方,製成膏劑或丸劑,以供長期服用。一般滋補性藥物,宜在飯前空腹時服用,以利吸收。

同時,要特別指出,進補中常應用雞鴨魚肉類,而現在都市人有痛風、糖尿病、高血壓,尿酸高或血脂高、肥胖等,對此如無特殊,一般無須進補,反而可能需要節食及時減肥。

對於慢性腎臟病,尤其是腎衰患者,進補更需要慎重,因為腎衰者可能存在高血鉀、高尿酸、血肌酐等毒素升高及水腫等,均不適宜過多補品,以免出現高鉀血症,誘發痛風,或過高蛋白質增加腎負擔,或由於補品鈉含量高,而加重高血壓、水腫等。對於確有需要者,一定要在有專科知識的中醫師指導下合理選用。

常用藥膳 注意醫食兼優

一、羊肉黃耆淮山粥

材料:羊肉3至4O,粳米5O ,黃耆1O,淮山6錢,生薑少許。

製作:羊肉洗淨,熱水燙過後切細,黃耆、淮山沖水洗淨,將黃耆、淮山和粳米入砂鍋煮粥,待粥熟之前放入羊肉片,沸騰小火續煮10分鐘,最後加入適量鹽、生薑、b白即成。

功效:溫陽補腎,養血填精。羊是我國三大肉用家畜之一,也是全國食用範圍最廣,烹飪方法最多且最具特色的肉類之 一。羊是純食草動物,其肉質較牛肉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都少,且熱量較高,滋味鮮美,食後容易被消化吸收,是老弱婦幼皆宜、醫食兼優的冬令進補佳品。

注意:糖尿病、痛風者不宜。

二、參歸耆鴿湯

材料:取乳鴿一隻,黃耆、黨參各1O,當歸3錢,大棗5枚。

製作:加水及調料煲湯服。

功用:鴿肉用以食療最早載於唐代的《食療本草》,認為鴿肉味鹹性平、無毒,有滋陰壯陽、補肝腎、益氣血、祛風解毒之功,主治虛羸、消渴、婦女血虛經閉等症,適當食用鴿肉對調補氣血,增強體質有一定幫助。

注意:痛風者不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