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籲公開運營細節 釐清開戶等內容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將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德勤和澳洲會計師公會昨聯合發表跨境理財通研究報告,報告指截至8月,粵港澳三地有21間銀行集團網點遍布大灣區,當中16間在區內經營零售財富管理業務,規模龐大,擁有大量富裕儲蓄客戶及豐富財富管理產品分銷經驗,相信具備有利條件,尋求監管機構批准加入首批理財通計劃。■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德勤和澳洲會計師公會昨聯合發表《蓄勢待發: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報告,報告旨在就相關主要經濟數據、潛在參與銀行的市場定位、基於已公布理財通相關政策安排以及潛在的挑戰與機遇進行深入分析,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指出理財通需克服區內不同城市的監管制度上的差別,以及需考慮產品類別及風險披露等。
需建共享平台處理數據
澳洲會計師公會2020年大中華區分會會長劉明揚昨表示,由於現時跨境理財通未有太多詳情,料監管機構仍需釐清一些機制上的問題,以及向銀行提供更多關於理財通運營細節的指引,包括遠程開戶、投資銷售合規要求、清算流程以及解決爭議的渠道。
劉明揚亦特別提到理財通上開戶的問題,如早前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聯合發表公告,暫未提及客戶是否可以在多間參與銀行開設跨境理財通賬戶,他認為如果允許的話,便可能需要在參與銀行之間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台,用於收集和匯報共享客戶的交易數據,料配額監控因此會變得複雜。
除此之外,在三地監管問題上亦有待進一步安排。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黃以東指出,目前香港、澳門及內地在監管上都有不同要求,建議監管機構提供適當指引及守則,釐清銀行在法律及合規風險,如港、澳及內地負責銷售產品的銀行員工,是否必須持有指定監管機構發出牌照等。
建議風險產品由低做起
而在產品類型上,黃以東認為,由於非專業投資者可以參與理財通,因此若要在產品類別及披露上保障三地投資者,建議首階段可以納入一些簡單易明、低至中風險產品,如證監會認可的基金、部分非複雜投資基金、證監會認定的非複雜投資產品等。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提到,銀行在跨境理財通中角色非常重要,根據監管機構的規定,跨境理財通要求參與銀行負責分銷理財產品。根據目前市場慣例,這些銀行亦將成為跨境理財通客戶的投資顧問,換言之這些銀行既要負責搜尋和銷售合資格的理財產品,對投資交易的處理、 記錄和報告工作亦擔任把關人的角色。
另外,報告亦為推進跨境理財通提出不少建議,包括建議內地新增個人稅務優惠政策,為北向和南向投資者的投資收入提供稅務優惠,以促進整個大灣區新的跨境投資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