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分產品 定製服務 快速反應
在雙循環新格局之下,中國的科技企業如何抓住內地市場,增加有效供給?許多科技企業依託內地完善的供應鏈配套,將全球市場的共性與有內地市場的個性相結合,細分行業及產品,提供定製服務,探索了一條適合內地市場的創新之路。同時,他們也表示,這些經驗可以複製到即將復甦的國外市場,提高企業在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花 深圳報道
在剛剛閉幕的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優必選展台人氣頗旺,教育機器人Yanshee受到內地專業人士的青睞。優必選科技教育板塊負責人鍾永馬不停蹄接洽了數百位來自內地的教育界人士。「今年發力內地人工智能教育市場這條路走對了。」他感嘆,與國外市場不同,國內市場細分程度高,產品個性化要求明顯,消費者習慣變化快。
人工智能應用越趨普及
中國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已超百億美元,其中,人工智能教育也越來越被中產家庭接受,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在國外市場調研時,優必選科技工作人員發現,歐美國家老師將人工智能與真實的情景聯繫,幫助學生構建真實環境下的人工智能學習生態,開展線下課程和線上課程,機器人競技賽事是相當重要的形式。
去年優必選科技曾簽約阿聯酋拿下國際市場最大人工智能教育項目,項目總金額達到25億元人民幣。鍾永介紹,去年以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在玩中學,公司將海外市場的經驗應用到國內市場,在國內承辦中小學的機器人競技賽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鍾永表示,優必選科技舉辦的Robo Genius 2020機器人大賽中,設置了火星探索主題的機器人競技賽項,將深奧的航天科學理論變成容易理解的知識,讓學生們在備賽和訓練中學習航天知識,並以此為背景,自主進行邏輯編程、操控技術、策略執行和團隊配合。目前已經有超過100所中小學參與進來,許多家長也都陪着孩子一起來比賽。
完備供應鏈降研發難度
作為入圍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的深圳機器人企業,優必選是內地消費級機器人行業的「領頭羊」。鍾永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在機器人行業具有完備的供應鏈,無論是基礎的底層物料或是原材料,到電子元件、五金塑膠、電機各組件的生產製造,再到各種不同的壓鑄、噴漆、電鍍等工藝需求,都能夠在珠三角快速尋找到資源,幫助智能硬件創業者快速選型、試製和量產。這讓研發團隊的想法能夠快速變成產品,應對多變的市場趨勢時也能夠游刃有餘。
盼內拓經驗複製海外
疫情後,跨國物流阻斷,海外業務不穩定,優必選將重心放在內地。鍾永稱,內地多個省市人工智能教育基礎不同,學生的學習條件和接受能力也千差萬別。有具備成熟實踐能力的學校,也有的學校欠缺實際操作經驗,更有學校在這方面一片空白。為適應內地不同階段學生對「學」的要求,優必選科技制定了「標準化+定製化」相結合的策略,獨創了三級運營體系。「市場千差萬別時,考驗的就是是否修煉了足夠深厚的『內功』。只有研發團隊實力足夠,遇到不同的訂單要求,才可以靈活應對。」 鍾永補充道,今年在國內市場探索的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做「軟硬結合」的生態。「這是我們在內地苦心修煉出的『內功』。未來探索國外市場,我們也會按照這個思路去嘗試,形成可複製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