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早前河南永煤、紫光集團等3A級國企債違約引發債市震盪,債市違約情況較10月大幅增加。建行金融市場部最新統計顯示,11月境內債市有8家企業發生違約,較10月增加3家;涉券規模約26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10月大增219億元。信用違約風險重災區已由低等級、民營企業向高等級、國有企業轉移。另外,11月逾千億元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違約對債市信用的負面衝擊開始顯現。
數據顯示,11月違約的企業中,2家企業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A級,涉券規模合計220億元;2家為AA+級,規模共15億元;4家為AA級,規模合計31億元。
千億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
由於11月大型AAA級國企超預期違約,導致1至11月信用違約總體情況較往年同期明顯惡化,且信用違約風險的重災區已由低等級、民營企業向高等級、國有企業轉移。
違約對債市衝擊開始顯現,統計數據顯示,11月債市共有135隻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規模合計1,003.6億元;其中939.6億元發生在永煤違約之後,佔比超九成。永煤違約後第二三周即11月16日至20日、11月23日至27日的兩周,信用債淨融資額均為負。永煤11月10日違約後,河南無國企債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