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親手製作長衫 學習非遺歷史

2020-12-21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界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在通識教育單元三中,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部分,除了課堂講解以外,真切的體驗也相當重要。筆者謹在此向同學分享一下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的經驗及相關的注意事項。

.課堂準備

對於體驗式學習活動,課堂準備是相當重要的。體驗式學習是一個讓學生成為學習經歷設計者的好機會。以筆者本年度與嶺大團隊合作推動的長衫(旗袍)研習經驗,學生在進行體驗活動前,需要對相關歷史文化發展作出了解。

課程的設計先以理論課,包括書本和網上資料,讓學生先了解到長衫文化的發展,原來長衫又稱旗袍,為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後流行的一種中國女性袍服。這種袍服頗像廣東女性慣穿的「衫」,由於長度較長,所以香港以及廣東一帶的居民稱為「長衫」。最初這名詞通指男女裝,不過在英文含意上,Cheongsam(長衫的廣東音英譯)專指女裝,並早於1950年代已收錄在《牛津英語字典》中。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可以讓學生明白到相關非遺的發展,亦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生活一直都受到這些傳統文化影響。

.小組構成和真實體驗

由於體驗式學習有別於一般的課題,所以筆者選擇中四和中一級同學約二十位作為試點,並安排高中同學作為小組的領袖,讓高中學生發揮領袖的角色,帶領初中學生討論和進行設計,他們讓學生組成一個有效的學習群體。學生的體驗包括了設計造型、針黹、縫紉,最後自己一手一腳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小旗袍。

.實物呈現的重要性

最後要處理的是,如何讓同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索和體驗,可以獲得更佳的呈現?參與體驗課程的學生,將會在校內組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小組,把在課程所學的歷史文化資料及自己的作品結合,並策劃校內展覽;並且將整個體驗過程製作成影片,透過影片反映他們的學習經歷。最後學生更會在展覽中,化身成為導賞員,向學校其他成員介紹學習所得,並展現群體的正向價值觀。而從這一次的活動規劃亦可以見到,進行具完善規劃的體驗學習活動,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 ■洪昭隆 天主教培聖中學助理校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