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科學講堂】獨立腦細胞 會有意識嗎?

2020-12-17
■腦袋離開人體後還會運作嗎? 資料圖片■腦袋離開人體後還會運作嗎? 資料圖片

人工智能成為了近年炙手可熱的話題,令不少人考慮一個較為前瞻性的問題:人工智能會發展出自我的意識嗎?如果真的發展了,人類又該如何面對?不過以機械為本的自我意識,與我們的距離感覺上還是遠了一點;現今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有關腦細胞的研究,又會製造出有自我意識的細胞組織嗎?

驗剛死豬隻腦部 觀察到電子活動

這種想法並非天方夜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神經科學家Alysson Muotri一直致力於利用人類幹細胞,發展出類似腦袋的小型構造(大約只有芝麻般大小),再用於各種不同的有趣研究:例如這些腦細胞在太空之中會有什麼反應?它們會如何受藥物影響?

Muotri的團隊在2019年發表了一個令他們深思的研究:他們在這些簡單的腦細胞組織之中,觀察到了與早產嬰兒相類、有規律的電子活動;在實驗結束之前,這些活動可以持續數月之久,絕不是一種短暫的現象。

耶魯大學的Nenad Sestan也有類似的經歷。他的團隊本來在研究如何保存剛剛死去的豬隻腦部,以便作日後研究之用。他們也很小心不讓這些腦袋「重新啟動」,但是被他們處理過的腦部,當中有一個卻展示出好像是有規律的腦電圖活動!Sestan立即中止這個實驗,雖然其後的分析顯示,這些「腦部活動」與有意識的腦袋活動並不一致。

難有一致認同定義 更難制定操守規則

Sestan也馬上尋求美國國家壎肭|的指引:大致上來說,這方面的指引暫時還是欠奉。其中一個原因,是一直以來,大家認為在實驗室中製造出自我意識,還不是十分可能。

2019年10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亦舉辦了一場會議,邀請神經科學家、哲學家、學生以至公眾一同參與,共同為這類實驗制定出未來應當遵從的道德倫理框架。不過制定這樣的框架,原來並不容易,因為在什麼是自我意識這一點之上,大家有茼U種各樣的意見。

一般來說,醫生要判定一位病人還有多少自我意識、是否進入了「植物人」的狀態,會觀察病人在面對刺激或痛楚的時候,會否退縮或眨眼睛。心理學中的一個想法,稱為全局工作空間理論(Global Workspace Theory),也將腦部比喻為電腦,在處理、演繹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訊息之中,再發展出一種自我的存在感。不過在實驗室中的腦袋,許多時候是獨立存在的,並沒有與感覺器官有所連繫;假如根據以上這些對「自我意識」的定義,它們不可以處理感官的訊息,因此永遠也不會有自我意識。正因如此,這個研究範圍當下的其中一個難處,就是缺乏一個大家一致認同的自我意識的定義;沒有如此的一個定義,自然更難制定相關的操守規則。

科學的一種特色,就是開發新的領域,迫使我們思考新的問題。暫時我們可能還未在實驗室中製造出自我的意識,不過相關的規則也是亟待商議。這些與腦部有關的研究,容許我們更深入了解腦袋,再從而找出各種處理腦部問題的方法,倘若規範得宜,自然能為人類帶來莫大裨益。■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