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穿過時間隧道 再讀勒卡雷

2021-02-01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m)。法新社●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m)。法新社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m)於去年底逝世,留下其筆下血肉豐滿又光影斑駁的小說世界。

台灣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郭重興是向中文讀者引介勒卡雷的重要推手之一,集團旗下的木馬文化出版社數年來引進了一系列勒卡雷作品,並即將在下周推出勒卡雷代表作之一《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的新版。

郭重興說,當勒卡雷的讀者就好像和作者筆下的世界一起變老。勒卡雷去世時,當年的讀者們紛紛跳了出來。「大家年輕時都讀過他,從二十幾歲到六、七十歲,對他的作品仍記憶猶新。」穿過時間隧道,是勒卡雷筆下世界的吉光片羽,也是讀者的青b歲月。像是二重奏,回音裊裊。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m)於去年底逝世,留下其筆下血肉豐滿又光影斑駁的小說世界。

台灣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郭重興是向中文讀者引介勒卡雷的重要推手之一,集團旗下的木馬文化出版社數年來引進了一系列勒卡雷作品,並即將在下周推出勒卡雷代表作之一《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的新版。

郭重興說,當勒卡雷的讀者就好像和作者筆下的世界一起變老。勒卡雷去世時,當年的讀者們紛紛跳了出來。「大家年輕時都讀過他,從二十幾歲到六、七十歲,對他的作品仍記憶猶新。」穿過時間隧道,是勒卡雷筆下世界的吉光片羽,也是讀者的青b歲月。像是二重奏,回音裊裊。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說起勒卡雷,郭重興的口吻像是回憶一位老朋友。25歲時,他因為書評雜誌《書評與書目》中的文章而留意到這個作家,「當時特別介紹勒卡雷和他的小說《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下稱《鍋匠》),很詳細的文章,說他寫的是和007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間諜像一般人,生活一點不浪漫,更有他們的痛苦,而且非常平實。當時剛好台灣出了這本書,我就買來讀。這是我開始讀的第一本。」

他關於勒卡雷的印象還來源自一些影像的碎片,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李察波頓主演的電影《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以及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的一部影片。「當時覺得(這電影)怎麼這麼好!後來發覺這故事好像就是那個叫勒卡雷的作者寫的,已經是好多年後了。有趣的是,那個主角雖然是史邁利(勒卡雷筆下最著名的間諜角色),但是因為勒卡雷早就把這個名字賣給了派拉蒙影業,除非是派拉蒙的電影,不然這個名字都不能用。所以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就改了名字。 」

零散的印象串聯成為郭重興眼中的勒卡雷,他也逐漸變成了鐵杆書迷。勒卡雷1961年發表處女作《死亡預約》(Call for the Dead),1962年接茈X版了《上流謀殺》(A Murder of Quality),直到63年,第三部小說《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讓他聲名大噪,之後的《鏡子戰爭》(The Looking Glass War)和《德國小鎮》(A Small Town in Germany)卻又讓他飽受批評。沉寂數年後,《鍋匠》的出版讓他成為了真正的超級作家。

又見史邁利

雖然《冷戰諜魂》可算為勒卡雷的成名作,郭重興還是最愛《鍋匠》。作為大名鼎鼎的「史邁利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超級情報員史邁利被迫退休,卻又被捲入疑雲,要查出誰是潛伏在英國情報局最高階層的雙面間諜。其實,史邁利在勒卡雷的故事中早已露過面,只是到了《鍋匠》才成為無可置疑的重要主角。在勒卡雷的間諜世界中,這個角色的獨特魅力讓他幾乎成為勒卡雷的另一個代名詞,一如007之於伊安.法蘭明。

「史邁利這個人,全世界都被他感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郭重興說,最近重讀勒卡雷,讓他對這一點有了不同的感受。「當然這點別人不見得同意,就是,勒卡雷自己說過,史邁利是他創造了一個他希望有的父親。他和父親的關係,在《完美的間諜》(A Perfect Spy)和《此生如鴿》(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中都有描寫,讓我們了解到他的父親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的文學世界中創造了一個史邁利,感情上也投入了許多。我自己也覺得,勒卡雷的人生也掙扎,他把父親和史邁利合而為一了。他創造出『史邁利三部曲』,從《鍋匠》到《榮譽學生》(The Honourable Schoolboy)到《史邁利人馬》(Smiley's People),構成了史邁利和其死敵卡拉的對決。到了最後,我覺得勒卡雷仍然無法忘懷史邁利,因為在後來的《秘密朝聖者》(The Secret Pilgrim)中,他讓史邁利回來,作為一個導師對牛津劍橋的高材生們講話,堶掉g到新的間諜,又穿插了很多的故事。」

後來,讀者一度以為史邁利的故事已然落幕,勒卡雷也寫了數本國際犯罪小說,故事的舞台更離開了英國本土。卻沒想到2018年的《間諜身後》(A Legacy of Spies),讓史邁利重回觀眾視野。「把50幾年前他寫過的,那些《冷戰諜魂》和《鍋匠》等堶悸漱H和事連成一氣。《間諜身後》是史邁利最後的出現,我把它形容為勒卡雷間諜史詩的冒起與沒落。 」

郭重興感嘆道,當勒卡雷的讀者,就如同50多年來跟隨茪p說的世界一起變老。「這真是一個很特別的寫小說的方式,作者寫了50幾年,讀者也跟茼悀F50幾年。最後又回到了小說當年的世界,一切都被串聯起來。只有他一個人是這麼寫的!」

人生的泥沼底色

勒卡雷的書寫沉實、冷硬,充滿無可排解的、令人戰慄的現實色彩。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渲染,間諜的生活更是充滿無奈與兇險,甚至是充滿痛苦的。這使得他的小說閱讀門檻不低,急躁些的讀者,也許會發覺讀了數十頁都無法進入故事氛圍。可他為什麼能風靡世界呢?

「BBC的記者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他的小說告訴我們人類生活的悲劇。在我看來,它的基底像是人生的泥沼,這個沼澤中有苦有樂,有清有濁,故事也由此浮現。」郭重興說,勒卡雷的小說不是在一張白紙上寫就的,也並不描繪獨立在外的時空,而就在人生這個混濁百態的泥沼中慢慢將故事與情節展現。「現在再讀《鍋匠》,很驚訝,他開始的時候用很多筆墨在寫預備學校的老師啊,校長啊,那個皮箱啊,或是學生的媽媽。大部分的讀者讀到後面不會發現,大部分的這些描寫和後面是沒有關係的。它們只出現一次,只是粉墨登場,或是一個龍套。然而所有都是活靈活現的。」

「那些段落和句子,非常的有味道。」他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