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病童家長:缺醫錯過治療「黃金機會」

2021-02-05
● 公營醫生鬧「人手荒」,最終苦了病人。 資料圖片● 公營醫生鬧「人手荒」,最終苦了病人。 資料圖片

在本地醫生組織阻撓下,公營醫生鬧「人手荒」,最終苦了病人。其中,壎芵p為識別兒童特殊需要而設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由於醫生空缺率高達四成,六成病童未能在半年內完成智力測驗評估,錯過治療「黃金機會」。有家長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其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子輪候兩年仍未等到評估機會,擔心耽誤病情,期望政府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以縮短輪候時間,令病童及早獲安排適當訓練。

呂女士的9歲兒子升讀小學後,被學校懷疑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的問題,因而獲社工排期接受智力測驗評估。她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兒子排期至今兩年仍未能見到醫生。」

「佢??家(小學)4年班,但除法都未識計,教佢做功課好大壓力,我完全唔識教,佢坐唔定,做功課最多坐5分鐘就四圍郁。」呂女士指,其兒子在小學二三年級時因為有特殊學習需要而獲特別安排小班教學,但相關安排今年取消,加上疫情下長期只能留在家中上網課,她教導兒子的壓力變得更大。

對政府有意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呂女士認同有關建議,指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醫生人手短缺,嚴重影響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學習,期望措施可以改善現時情況,避免再有更多小朋友白白錯過接受訓練的「黃金治療」機會。

小學階段的特殊學習訓練以校本形式提供,不同學校的措施會有所不同。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向香港文匯報指,像呂女士的情況十分普遍,「及早完成評估,找出他們(學童)有哪些特殊學習需要,及是否適合留在主流學校學習十分重要。」

自閉獲治療等三四年

他續說,即使近年已經因應評估輪候時間長而改變原有做法,社會福利署會在他們接受評估前介入,開始提供言語治療及物理治療等培訓,問題一樣無法完全解決,「先服務後評估黻V練未必準確針對需要,舉例自閉症,評估後會轉介兒童精神科,但評估可能等年半,精神科排期又一兩年,小朋友前後要等三四年。」

社區組織協會亦指,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協會原則上同意修訂方向,期望中短期內紓緩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呼籲醫療界別在討論修訂時,能以病人福祉為本,在確保質素的前提下,引入非本地培訓的醫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恆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