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學語習文】起於景物 結於境界

2021-03-03

《鈷鉧潭記》曾是預科中國文學的範文,是「永州八記」的第二篇,不像《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為學生熟悉。畢竟《始得》一文既為十二篇指定文言文之一,又曾為舊會考課程的範文,更為「八記」之首,提綱挈領,氣象較開闊。但《鈷鉧潭記》一文也為個別教科書選為教材,其短小精緻,也韻味無窮。

元和四年(809年)秋,柳宗元始得西山後不久,又遊鈷鉧潭,並寫下這篇遊記。此文雖短,但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交代鈷姆潭的位置,並描寫冉溪之水流注潭中的形態;第二部分記述購得潭上土地的經過;第三部分寫作者改造潭上景觀的情況;最後抒發因此潭而樂的感情。

鈷鉧潭在西山的西面,由冉溪的水流注而成。交代位置後,作者即以氣勢磅隤熊岌眼y寫溪水的奔騰之勢。文中先以「奔注」一詞概括其勢,然後細描溪流的形態。溪多頑石,河道曲折,上下游形勢險峻,溪水自高而下衝擊,異常猛烈。文中用一「齧」字,突顯溪水衝擊兩岸的力度,有如利牙猛噬,形象逼真。由於這樣的衝擊力,造成了溪道既寬且深的形態。而溪水「蕩擊益暴」,白色水花當然四濺。文中以「流沫成輪」來描述在水力衝擊下捲起的白色水沫,有如車輪滾動,形象逼真。洶湧澎湃的水流至石上才轉為徐緩,並形成約十畝的鈷鉧潭。

前動後靜 對比映襯

此潭水清面平,四周樹木環植,高處有泉水懸壁流下。此景幽遠靜雅,精緻多韻。本段前動後靜,一暴一雅,兩相對比映襯,使人回味無窮。有如交響樂的急緩變化,先緊張後舒展,引人走入無限遐思的境界。

由於柳宗元多次遊覽此地,為住在這堛漫~民所留意。有一天,有人來他家叩門,訴說自己受不了政府的苛捐雜稅,又積下沉重的債務,打算搬去更偏僻的山中鋤草開荒,希望把鈷鉧潭上的田地賣出,以解決當前的稅債災禍。

地主賣地 批評吏治

此處柳宗元故然用以交代購得鈷鉧潭的原因,但也刻意突出當時的吏治敗壞,苛政猛於虎,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境。柳宗元對此作出揭露批評,也抒發個人有志於天下而不得的懷才不遇之情。如果結合他同樣在永州寫的《捕蛇者說》一文,就更加清楚了。在那篇文中,捕蛇者可避毒蛇咬死之險,卻避不過惡吏的強摧苛索。最後柳宗元嘆道:「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二文可謂互相呼應。

第三部分交代柳宗元樂意購下鈷鉧潭一帶的田地,並進行改建美化。他在這堨[高台面,駁長欄杆,又引高處的泉水流墜潭中,引出悅耳的流水聲。此一改建,聲色俱全,他認為最適合在中秋時節到此賞月。因為在這堣悛齬蓎o更高,視野更開闊,能看得更遠。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中說:「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矣。」鈷姆潭一地故有其美,但如果沒有柳宗元的發掘,也同樣會蕪沒於空山之中。柳宗元發掘了鈷鉧潭,並對其加以改造,使其更幽遠雅致,再以文字描繪,將潭之美凝固起來,流傳後世,使人人皆知,故謂此美因柳宗元而彰。

此文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一句結尾。此乃一反問句,指出是鈷鉧潭之美,使柳宗元雖居蠻夷,卻因其樂而忘記故鄉。其中標舉了一「樂」字。此「樂」既回應了樂於購潭邊之地,也表現出因潭之美而樂。但又說「居夷而忘故土」,則不無強調以此樂來抹去因貶謫而帶來的「痟m慄」的企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本文以「樂」作結,則可說本文以景物起,而以境界結。

●陳仁啟 中學中文科教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